無論如何努力也擺脫不了某種遊戲規則,被裹挾在一個掙脫不了的旋渦之中。
然而康術德的出現,卻為他打破了這種困擾的桎梏,給他指明瞭更廣闊的的天地。
原來生意場並不是零和遊戲,做事先要從做人開始,強勢霸道才是破綻,佔盡便宜才是失敗。
與人為善的態度,禮貌高雅的舉止,合乎尺度的言辭,才是拓展人脈訣竅。
要想做真正的大事兒,這幾點的重要性,遠超擁有多少真金白銀的資本。
正因為老爺子,寧衛民才學會了從另一種全新的角度來看待人生,看待社會。
對自己的性情好惡,待人處事,舉手投足,也都有了一個全面且客觀的瞭解。
他的淺薄和市儈因此收斂,變得越來越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精通人情世故。
果然在社會上混得有聲有色,分外吃得開,遊刃有餘爬到了更高的社會階層,取得了從未想過的事業成就。
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們這種特殊的師徒關係實質上是相依為命。
既不會為利害所左右,彼此理解得深而且透。
所以在師父的面前,寧衛民這個徒弟能夠處於最大限度的放鬆狀態。
大可不必隱藏自己,反而能夠坦誠的將自己內心的困惑和慾望全盤托出。
是耶非耶,好耶壞耶,都是一個真實的自我。
這對他來說,那才是最為難得、最有魅力的。
總之,八十年代的京城衚衕生活令寧衛民著迷。
扇兒衚衕2號院的鄰居們和康術德,給予了他另一種生活側面。
雖然是小百姓的柴米油鹽,是小門小戶的喜怒哀樂,是粗茶淡飯的平庸日常。
但他心裡的溫暖和光亮,家的感覺,卻由此而生,由此滋養。
今生的他,因為不再感到孤獨與無助,性情裡的戾氣和怨憤,也日漸消散。
雖然還是功利的、自私的、貪婪的,對金錢無比渴望。
但比起過去的他,無疑已經好了太多了。
至少表面上人模人樣了,可以做到謙虛和善、滿面春風、彬彬有禮。
也很樂意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根據親疏遠近,做一些適度的人情投資,幫幫身邊遇到困難的熟人。
至於等到他把天壇公園經營成自己的大本營,成功開辦了“壇宮”飯莊之後,他這個人又不一樣了。
因為在這個過程裡,為自己牟利的同時,他也順手幫了幫遇到經營困難的企業和心懷執念的老藝人。
機緣巧合下,幾乎成了京城工藝美術行業的及時雨。
正是透過和這些名匠大師們接觸,寧衛民不但收穫了收獲了許多發自肺腑的感動和真心實意的感謝。
同時也為這些老藝人各自的精湛技藝震驚,對他們對技藝的執著心生欽佩。
更因此瞭解了傳統工藝美術品的魅力,不由為之痴迷,大開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