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請客好酒好菜招待了顧明海他們一頓,而且馬上就要籤合同。
可顧明海卻抻了一把。
對廠長說慢,他還要找人再好好核算一下,等湊夠了足夠的資金,再籤合同。
然後回去他就找人幫忙了。
沙經理,趙大慶、齊彥軍,這幾個都是他邀請的幫手。
顧明海琢磨的招兒其實簡單。
就是讓這些人也去找這家廠子說要租廠房,並且放出口風告訴廠長,說顧明海的手裡沒有這麼多錢。
然後就挨個去挑廠房的毛病,什麼風水不好啊,地理位置不好啊,周圍沒什麼人啊,總之就說這廠房幹什麼都不行,給開關廠的劉廠長開個極低的價格。
只要讓對手的心亂了,廠長主動聯絡顧明海又聯絡不上,晾那麼幾天後。
然後等顧明海自己再去跟對方接觸,估計廠長肯定招架不住。
肯定自己就把條件降低了。
對此,無論是沙經理,還是趙大慶,又或是齊彥軍都是紛紛答應幫忙。
盛讚小顧算是出息了,這主意想得絕。
果不其然,一個月之後,開關廠的劉廠長真就上了當。
當消失了將近一個月的顧明海再聯絡他的時候,幾乎已經絕望的他差點喜極而泣。
而顧明海在請客的時候向他哭窮攤牌,他也真當真了。
聽顧明海說說他自己確實沒那麼多錢,而且現在買賣不好做,時間短了弄不好就賠錢。
他求爺爺告奶奶,湊來湊去,也就拿的出二百八十萬來。
要是願意呢,就把合同期限延長到三十年,他們籤合同。
要是不願意呢,那就吹燈拔蠟,買賣不成情意在。
於是廠長回去之後,認真考慮了幾天,又經過最後的討價還價,還是點了頭。
雙方就以二百八十五萬的金額簽訂了二十五年的承包合同。
附加條件也有了一定的變化,顧明海不用再替開關廠還債,但需要聘用工廠三分之二的工人,至少一百五十人。
至於顧明海是怎麼感謝幾個老同事幫忙下局的,其實也簡單。
除了請客之外,他不過是答應從沙經理手裡買兩箱酒水用於打點送禮,等商場裝修之後,廣告業務也會交給趙大慶的公司。
如此,這就是這筆大生意的全部幕後條件。
不過,哪怕是顧明海本人也不會知道,他所選擇的這塊地點,居然會成為中關村未來南部“黃金三角”其中的一角。
而他一手創辦的中關村電子賣場,對於京城未來的年輕人也具有特殊的意義。
十幾年之後,起碼有幾百萬人在他創辦的這家商場裡買過人生的第一臺電腦或是第一部手機。
而他今天所付出的二百八十五萬,到時候頂多也就是這家商場四五天的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