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新娘子是必須得用轎子接走的。
一大清早兒,這轎子打抬來了先得在主家門口
亮轎。
用兩條黃油漆的板凳擺好了,轎子支起來,放在上面,讓人看著。
而且轎子還不止一頂花轎。
像電影上演舊時娶媳婦,往往只有一頂轎子出現,其實那不對,就一頂哪兒夠!
新娘子得有一頂八抬或四抬的紅轎自不待說,娶親太太和送親太太還得有一頂四抬或二抬的綠轎。
隨轎而行的,還有各色執事。
什麼打傘的、打扇的各兩人,打旗的四人,打鑼的、打鼓的、吹嗩吶的、吹號的若干人。
所以連帶所用的八面大鼓,十面旌旗、一對燈、一對傘、一對龍、一對鳳,金爪鉞斧朝天鐙、迴避牌、開道鑼等,都一起放在婆家的門口。
直到等到客人基本都來的差不多了,就開始響房發轎。
由轎頭帶著,響房發轎是鼓樂齊鳴,在喜房裡敲打。
準備好了以後,男方再找出來全和人兒,也就是娶親太太一位,在響房之後發轎。
通常出發不晚於十點,把新娘接回來不能遲於正午十二點。
還有,轎子到了女方這邊要叫門,女方知道轎子要來了就關上門,這裡面帶著男方求婚的意思。
這個時候,作為娶親的男方,就得「央告」人家了,什麼好聽的說什麼。
還得把一個個的「紅封兒」往門裡塞,門裡面,幾十認為紅封兒滿足了,給夠了,才會給開門。
開門之後娶親太太和送親太太先見面。
單有一個地方備有點心和茶水招待接親的人們,一般只看不吃。
完了之後,就是新人上轎。
這個時候除了要吹鼓手開始吹《百鳥朝鳳》,新娘要蓋上蓋頭,懷裡要抱個裝了五色糧食的瓷瓶,以示平安富裕。
這轎子還得抬進院子,開啟轎簾,直接懟上新娘屋子的門,不讓新娘見到外面一縷天光。
等新娘子由送親太太扶著坐上了轎子,送親太太自己坐進了綠轎子,新郎也上了馬,還得要新娘兩個親兄弟跟著一起走,一左一右壓轎。
所謂壓轎就是不讓轎子走得快了,讓新娘子在轎子裡坐的穩當。
抬轎子也有抬轎子的講究。
除了人人皆知連吹帶打要走大道兒中間之外,最前邊的轎伕裡還需要有個指揮——轎頭。
轎頭是打頭的,比方說左邊有個坑就喊左邊坑,後邊就知道左邊有坑。
頭裡得喊,後面才知道,前後轎伕步伐得一樣。
前頭邁左腿,後頭邁右腿肯定不行。
像姜聞在明年才會接拍的那部電影《紅高粱》裡,他扮演餘佔鰲就是轎頭的角色。
他故意戲弄新娘使勁晃轎子,直接把鞏酈扮演的九兒晃吐了,那一手就是利用「職權」作祟。
當然,也是因為九兒沒有孃家兄弟隨轎而行的緣故,才會受轎伕的欺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