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一來,要是再加上身負三千五百萬円的購房貸款,每個月至少要還十幾萬円的利息,這兩口子的經濟負擔可想而知。
他們的實際情況,遠沒有外人看起來那麼舒心,恐怕稍有不慎就會落入入不敷出的窘迫地步。
雖然寧衛民也知道美代子從青山不動產離職時,有四百多萬円的提成可拿。
但據他估計,恐怕這筆錢就是這對新人辦婚禮的資金來源了。
也就是說結完婚之後,左海佑二郎和美代子的現金流就該中斷了,弄不好會有一段手裡比較緊的日子在等著他們。
其實最合理的辦法,還是應該讓美代子接著工作。
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他們的所有問題。
只可惜日本人腦瓜太死板,封建意識太強。
對於婚後妻子繼續工作一事,大多數人總會視為是丈夫的無能。
左海佑二郎可沒寧衛民想得開,可以不去在乎別人的異樣眼光。
所以寧衛民真的得說,從經濟賬上來看,這左海佑二郎的腦子簡直像是進了水。
大事兒小事兒,一點拎不清,實在有點自找苦吃的活該。
不過話說回來了,誰讓這一代的日本人趕上了這麼個浮誇虛榮的拜金年代了呢。
如果全都怪罪在左海佑二郎的個人頭上,好像也有失客觀。
那麼究竟應該怎麼去看待這個問題呢?
其實還是得從時代的變化,日本社會的風氣,還有民族性情上找原因。
我們學歷史的時候都學過,日本這個國家,他們走向現代的時候是“改良”而沒有“革命”,所以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餘。
這封建殘餘體現在哪兒?
具體地說各種繁瑣浪費的禮儀就是其一。
比如結婚,就是每個日本人都跑不了的“封建洗禮”。
日本的婚禮那是非常講究排場鋪張的。
要說起浪費的這些毛病,華夏人和日本人相比,拍馬也追不上,那是小巫見大巫。
我們共和國,國人確實有過“三轉一響帶咔嚓”,“四十八條腿”之類的故事,還有過施勝傑的關於彩禮的相聲。
可實際上這些和日本的風俗相比,那你看看還像什麼樣子。
華夏小夥子應該大叫阿彌陀佛,太幸福了才對。
或許有人認為這是國人現在太窮,幾十年後就不一樣了。
到時候為了結婚咱們小夥子得買房和買車,否則就沒媳婦。
其實還是一樣的。
千萬別認為日本姑娘就不要房不要車,就想實心實意找個好男人要過日子。
三十年後會有這種日本姑娘,這是因為三十年後的日本經濟早就完蛋了。
那個時候,日本婚戀市場到底行情自然也早就隨之崩盤了。
你換現在這個時代試試?
寧衛民最清楚不過,這個年代的日本姑娘是價碼最高的時候。
日本娘們嫁人,照樣也要房要車,甚至還要更多,把結婚都變成了“劫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