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恰相反,他們只有滿腔不滿和焦慮。
要知道,這年頭的大解放可是沒有空調製冷的,夏季行車尤為考驗駕駛員的耐高溫能力。
就這大熱天兒,兩個駕駛員都是光膀子,脖子上搭著條毛巾在駕駛。
同時還得透過推開風擋玻璃的推拉開關,將前風擋掀起一道縫來降溫。
所以這些人這麼一圍過來,兩輛大解放的司機哪還不急眼啊?
他們現在巴望的就一件事——趕緊卸車走人!
誰願意在這兒平白多耽擱工夫啊?
可著急吧,他們偏偏還不敢真急,千萬別忘了,這可是拍攝電影的外景地啊。
就圍著車的這些人,除了日軍打扮的,就是國軍的,有的還揹著道具槍。
那看著還不跟亂兵行搶似的?
特別是有的日本演員也跟著叫喚呢。
像扮演日軍大佐的日籍演員役所廣司,扮演日軍少尉的阿部寬,這時候還都是小鮮肉。
他們比起扮演滬海守軍將領的梁保羅、毛詠明來,毫無那種身為名演員的穩當勁,全都跑過來湊熱鬧。
尤其他們身穿日本軍官的衣服,嘴裡嘰裡哇啦的,冒出來的可全是日語啊。這怎麼看怎麼是真鬼子。
倆司機就是脾氣再暴,看見他們倆手舉著軍刀鬧騰,也不免有點犯慫。
對這年頭的普通人來說,這樣的場面代入感可是槓槓的,一時難免有點入戲。
總之啊,今兒算是把這倆司機給治了。
這場面那就跟日軍和偽軍在路上打了埋伏,成功截獲了我方運送重要物質的車隊似的。
而且還是穿越神劇,畢竟抗戰時期,可還沒有“大解放”呢。
一時間,這叫一個亂乎啊!
知道的是這車隊來得太及時,太受歡迎了。
不知道的還以為是車隊遇著兵禍了呢,怎麼看怎麼都讓人感到荒誕可笑。
不過好就好在鬧出這麼大動靜,是不可能不驚動劇組高層的。
很快,無論日方還是中方,場務、劇務、排程的負責人都急匆匆趕過來了。
外景地秩序的維護是他們的本職工作,要是真在營地鬧出亂子,他們有一個算一個,都得挨批。
甚至連美術、服裝、道具、化妝、燈光、攝像各部門的負責人也來了幾個。
這些人都想看看是不是自己申請的裝置來了,或者是有沒有自己需要的物資。
所以等到這些人一趕過來,在不同部門負責人的共同指揮下,那些圍車的“亂軍”終於被“鎮壓”。
圍車的人又懂得了什麼是規矩,都逐漸消停,並且退讓下來。
雖然大部分人還留戀不去,只是站著遠處繼續觀望著,但車隊已經沒有了前行的障礙,能重新開動了。
值得一提的是,到了這個時候,中日雙方的意識差距和工作方式,同樣能明顯體現出來。
中方的工作人員都是直撲前面大解放,習慣性地先扒著車門給司機敬菸。
嬉皮笑臉跟司機道完了辛苦,再大驚小怪地去打聽到底怎麼回事。
聽說車上的東西都是奉命運送來的補給品,這些人立刻就有商有量合計起車往哪兒挺,東西往哪兒卸的事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