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衛民的水果攻勢奏效的同時,糕點攻勢的威力也同樣喜人。
西方人原本就喜歡甜食,又有喝下午茶和泡咖啡館兒的習慣。
那麼每當舉起杯子時,就必然離不開精美的曲奇餅乾和奶油點心,又或是布丁。
當然,在甜食上我們不得不承認法國廚師是大家。
法式甜點世界聞名,好吃到令人尖叫,這是公認的。
西方國家最出名的甜品幾乎都出自法國,以至於法國有“甜品王國”之美名。
法式麵包房也因此開遍了全世界的著名城市,也把可頌、法棍、泡芙、馬卡龍、拿破崙、可麗餅、蝴蝶酥、蘋果派、芝士蛋糕、焦糖布丁帶到了世界每個角落。
所以法國人不但愛吃甜品,也最懂得鑑賞甜品的優劣。
不過也得說,同樣作為美食大國,華夏的甜點水準其實一點也不亞於法國。
甚至很可能是世界上唯一能夠足以跟法國叫板的國家。
別的不提,就先從喜好茶食的飲食習慣上來說,華夏和法國人就很相似。
別忘了,喝茶和咖啡要吃小點這種事兒啊,老年間的京城人早就有了。
這不就是“墊補”麼?
網路時代被咱們的年輕人叫做“小飢餓”的。
是個什麼意思呢?
其實就是說大概上午10點多鐘,下午4點多鐘這個點兒。
會讓人感覺有點兒餓但又不太餓,想吃點兒零嘴兒的那種感覺。
論起來,我們還比西方人多一頓兒呢。
那作為華夏人,尤其是京城人,墊補的吃食,那首選肯定是餑餑了。
是,法國人擅長乳製品,製作的奶花蛋糕,慕斯布丁,漂亮又好吃。
可華夏糕點裡除了同樣有奶食製品之外,更善用五穀花果,講究餡料。
原材料遠比西方糕點更豐富多樣,還能分出時令四季,這可是西方的糕點比不了的。
哪怕是在糖藝造型上,華夏都有自己獨特的技巧,一樣能讓西方人瞠目結舌。
所以寧衛民結合當下的時令,就從壇宮飯莊選出了羊羹、豌豆黃、茯苓糕、荷花酥、玉露霜、綠豆糕、玫瑰餅、火紙筒、酥皮棗花,九種口感細膩獨特,造型漂亮,適合夏日進食的宮廷糕點。
並按照法式糕點的方式,天天用金屬提籃分兩次擺在法國明星的房間裡。
然後再搭配用玻璃小瓶當容器,冰鎮在水晶冰裡的宮廷乳酪,杏仁豆腐,果子乾兒、楊枝甘露四色流食。
同時順手還給兩個明星的房間裡擺上筒子河裡弄來的盛放荷花。
實話實說,他把明星房間裡佈置得跟糕點自助餐似的。
別說擺放的時候,讓長城飯店那為兩個法國明星日常生活服務的專務管家心生無限敬仰佩服。
回頭就跟同事們去吹噓——“人家國際大腕兒啊,那可真是排場……”。
甚至就連兩個法國明星本人回到房間看到這麼豐盛的美食,也暗暗吃驚不已。
都不禁為這種意想不到的超規格的待遇規格感到榮幸。
除了產生了一種似乎被當成了國王和女王來對待的錯覺之外,更驚訝於寧衛民的周到備至和見識品味。
不出意外,對他的看法自然而然就發生了轉變。
而且與此同時,那些原本就味道不錯的東西,也因為心情的好轉和異國風味的新鮮感,顯得分外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