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也推出了民俗風味更濃的傳統春節廟會,要和天壇公園這邊,“皮爾卡頓”公司冠名的“洋廟會”打擂臺。
那邊的組織者還挺懂行,特別重視小吃和傳統雜技、曲藝節目。
於是今年南城這邊的不少藝人,都被高價挖過去演出了。
而且那邊還發覺除了,寧衛民沒有關注到的拉洋片、皮影戲、氣功表演、訓鳥、耍猴等專案。
內容上的優勢相當明顯。
也就是京城最出名的小吃,多數都在南城。
飲食業又受服務局的管理,沒能像賣藝的那些人跑到北城去。
再加上皮爾卡頓的“齋宮陳列館”和“雕塑藝術展”,早已經成了京城知名的文化活動,具有一定的品牌效應。
否則今年墨守成規的天壇公園,恐怕很難繼續保持文化活動方面的領先地位了。
想想看,如果連吃帶玩兒全被人家比下去了。
這兒還剩下什麼啊?
也就只剩下管理和設施上,因為經驗和資金充裕的些許優勢了。
總而言之,論活動的組織能力,論民眾的消費能力,論文化的豐富性。
儘管這年頭的共和國,都沒法跟三十年後相比。
可當代老百姓的質樸、熱情、實在,對生活要求之簡單、純粹,卻是這個年代的特殊優勢。
也只有在經濟開始急速發展和精神尚未墮落之際,這兩者達到了微妙的平衡,才會讓京城的老百姓難得的擁有了生活裡樣樣都好的滿足之感。
那真是吃也吃的香,玩也玩兒的歡,逛也逛得美,笑也笑得真啊。
即便有些許的瑕疵,也被精神與物質的出色均衡性所抵消了,遮蓋了。
不得不說,像這種大多數人都認為生活一定會更好,集體充滿幸福感和安全感的時刻,太不容易得到了。
如果真要能讓時光永遠保留在這一刻,那可就太好了!
但讓人遺憾的是,變化才是客觀世界的現實,社會是不斷向前走的,時間是不斷流逝的。
平衡越微妙,也就越脆弱。
在此消彼長下,此時的美好如同曇花一現。
一旦翻過年來,當1984年的春節這幾頁被撕了下來,這種絕妙的平衡性就開始消失。
時光的列車越過了人們最幸福的節點,把哲學、詩歌、道德和信仰拋在了身後。
無從選擇的向著更實際的、物慾橫流的未來駛去。
一個更復雜、更紛亂、更熱鬧,讓人眼花繚亂的萬花筒時代,迎面而來!
毋庸置疑,全國有一個算一個,對這種社會變化最為敏感的人,當然就是寧衛民。
為什麼這麼說?
就因為早知未來會變成什麼樣的他,可不像旁人,成天關注的都是過日子的那點雞毛蒜皮的事兒。
但凡有點多餘的時間和精力,還基本上都放在社會的花邊新聞和那些知名演員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