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還別看寧衛民才初見“張大勺”,就碰了個軟釘子。
可根據他的相人之術,卻認為“張大勺”是個直腸子的性情中人。
因為憑張士慧對“張大勺”情況的介紹。
寧衛民不難揣測出,這老爺子之所以待人刻薄,不近人情。
大約是見慣了世情冷暖,經歷過不少世態炎涼才導致的。
畢竟他的歲數和孤身一人、孤苦伶仃的情況在這兒擺著呢。
我們國家在八十年代之前又動盪頗多。
很明顯的道理,如果一個人的生活裡遭遇了太多不好的事兒。
就容易憤世嫉俗,對外人產生出本能的排斥和不信任。
更何況“張大勺”還是一個頂尖的廚行好手。
這除了證明他智商高,有天賦、心智堅毅之外。
也會造就他常人難及的驕傲,說明他性情裡有偏執的一面。
否則就不可能在術業上達到這樣的高度。
而這樣的人,也最有主心骨,往往就只認自己的情理。
要是順他的意則罷。
如果不然,就是最難啃,也最不講理的一塊老倭瓜。
其實寧衛民的生活裡就有一個與之近似的例子,那就是他的師父康術德。
想當初他們倆不對付的時候,老爺子就是看他不順眼,怎麼怎麼都不行。
但一旦認可了爺倆兒之間的緣分,老爺子古道熱腸的勁兒就全出來了。
怎麼說怎麼是,連房子都捨得白送他。
甚至有時候寧衛民不開口,老爺子都會主動替這個徒弟往長遠了謀劃呢。
這差距就能這麼大!
所以說啊,寧衛民和這樣倔老頭打交道,也算是經驗豐富。
他既然知道連康術德這麼個靠研究人情世故吃飯的專家都免不了被情緒拿住。
那自然就更不會去計較“張大勺”這位天天圍著灶臺的主兒橫挑鼻子豎挑眼。
甚至他還懂得,彼此不熟悉的情況下,切忌單刀直入。
得先裝裝大瓣兒蒜,跟“張大勺”玩玩“彎彎繞”才行。
只有摸準老傢伙的脈才能做有效溝通,否則沒準兒被“張大勺”幾句話就給打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