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餐廳和“板兒爺”們喝酒的時候,寧衛民忽然想起明天就是週六。
憑著經營齋宮所取得的經驗,他當然清楚享受雙休待遇的老外們,休息日肯定在家待不住。
於是便臨時改變明天出攤的時間,要求午後就讓大家到秀水東街去。
結果這件事又被他給料中了,他準得不能再準地抓住了這個商機。
1982年5月29日,週六的午後。
外交公寓附近相當熱鬧,淨是來來往往的各色老外。
要麼是舉家出去遊玩的,要麼就是參加聚會的,還有帶著老婆孩子出門買東西的,那客流多極了。
在這裡說句實話,其實這幫待在京城的外國人挺可憐的。
礙於當時共和國體制的原因,京城的娛樂活動極為匱乏。
外國人還都屬於被我國嚴格管控的物件,活動範圍相當有限。
別說本地人的商店他們不能去,本地人的飯館他們不能隨便吃,出行遊玩都要和共和國的子民分開。
甚至就連上大街,他們都不能隨意溜達。
京城的許多地方都立著“外國人未經許可不準超越(Foreignersareforbiddentopasswithoutpermission)”的牌子。
一旦發現有老外私自擅入,或者突破了界限,公安機關就會出動干涉。
那可想而知,這幫活成這樣的老外。
今天居然發現家門口出現了一撥敢於打破常規,主動送貨上門,敢於向他們招攬生意的小販,會有多麼驚喜和開心。
而且千萬別忽略一點。
西方發達國家的社會經濟結構早已經進入男人掙錢,女人花錢的階段,這和我們國內大不相同。
所以還別看寧衛民帶來東西除了傳統工藝品就是女性時裝,一樣受到了外國人的青睞和追捧。
再加上這年代的老外也厚道,買東西從不多問,計算器上打出的價格他們基本都會照單全收。
這就導致這個陽光明媚的下午,寧衛民他們的營業額輕輕鬆鬆就超過昨天晚上了。
新的輝煌,自然讓“板兒爺”們意氣風發。
從這個時候起,這些人是絕不會對寧衛民做出的任何決定,再存有一絲的懷疑。
隨後不管是那幫賣農貿產品的小販,還是昨天晚上跟著寧衛民他們分銷撈油水的小販。
反正當他們再來到秀水東街的時候,無不是大大吃了一驚。
因為誰都沒想到,今天白天居然這條街會如此大變樣,滿眼看去都是外國人了。
唯一的區別就是,經營農貿商品的小販們,眼瞅著圍在寧衛民他們車前的老外們,心甘情願的掏出鈔票來。
那心裡的滋味全都像打翻了的醋缸。
而連長海、劉老二、李慧蘭他們這些小販目睹此情景,卻都是士氣大振。
他們趕緊跑到寧衛民面前要貨,也加入到這場做外貿生意的盛宴中。
受到這場面影響的甚至還有大北窯工業區的工人們。
他們一下班來到這裡,那更有的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