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二人雖立場不同,但心思卻出奇的一致:怕不是李承志想給劉芳一個下馬威,好讓他知難而退?
思忖間,又聽李承志問道:“寺卿莫是有何顧慮?”
“能有何顧慮?”
劉芳連忙應道,“固所願也,不敢請爾!”
“那就好!”
李承志點頭笑了笑,又指使著李孝先,“與各位欽使備馬,另知會李良、李彰、承學,並大伯,就稱我稍後要請寺卿參觀各處,令他們早做準備……”
說著便起了身:“諸位,請!”
眾人心思各異,隨他出了衙堂。還以為他要往外走,卻不想李承志往右一拐,直直往鎮夷樓行去。
劉芳等人入城之時,就曾細細打量過。鎮夷城聽似是城,佔地卻極小。方圓不過兩裡,比關中士族的莊、堡都還要小上一些。
但入城後才知其中別有洞天:除李宅並少數的幾處別院外,城中大都為部衙。
所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就如洛京的內城,但凡京中有的部衙,這裡皆能尋到雛形。
如兵部,民部,倉部,工部,刑部,禮部。
只不過叫法不同,洛京中皆稱部,這裡卻稱曹?
想來是因為李承志還未自立,稱“部”有些名不符實之故。
除此之外,還有居於城中的鎮夷樓。問過李始良才知道,此為李承志辦公之所,也為諸曹首、諸軍將點卯參會之處。與京中的朝殿有異曲同工之妙。
待李承志登上臺階,幾人便知,即是要參觀,李承志並非要另選地方,在鎮夷樓中與他們和談,而是要帶他們登高望遠。
鎮夷樓足有五層高,足足六丈餘。只要登上樓頂,方圓數里盡收眼底。更是可將鎮夷城左近之地理看的清清楚楚。
餘者皆不論,城有幾門,各予何處。何處城高,何處城矮,何處有河,何處有梁,只需看一眼便知。
若真有哪一日,朝廷欲攻西海,元淵等人就是活地圖。
予李承志而言,這豈不是自暴其短,授人以柄?
眾人驚喜參半,緊隨其後。劉芳又暗暗給元淵使了個眼色。
元淵此行來西海,名為副使,實則更多的要充當細作的角色。高英令他凡與軍事相關,皆須留意用心。是以一看劉芳眼色,頓時會意,微不可察的點了點頭。
二人做著小動作,隨李承志登上了樓頂。
頂上修著一座樓閣,又足有兩丈餘高,如此已是離地七丈。
幾人進了樓閣,只見天高雲闊,水秀山清。忽一陣涼風吹過,眾人下意識間只覺精神一振。
再一細看,只見阡陌縱橫,一碧萬傾,似是無邊無際,弱水有如一條玉帶,不見首尾。
便是早有預料,楊舒依舊驚奇難耐。
弘農楊氏未被元恪猜忌之時,也就是七八年前,他曾任過西涼州刺史,州衙就在酒泉,距此不過兩百餘里。
表是縣為其治下,凡合黎山以南,皆為表是屬地。因巡視民生,楊舒還曾視察過往南二十里的鹽池,更曾來過此地,登過合黎山,也曾入殘舊破敗的鎮夷舊關。
他記的極為清楚:那時的鎮夷關左近皆為荒山,不敢說寸草不生,鳥獸絕跡,但絕對是赤土千里,不毛之地。
然而自李氏部曲循至西海,圖謀河西算起,至今將將五年,既已如此興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