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志都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
確如八輔所言:於氏一等門第、世代貴胄,且子弟眾多。身居高位者何其多,與其聯姻者又何其多?若矯枉過正,受其牽連者不計其數,朝中、州郡能倖免的官員怕不足一半。且大都為鮮卑八姓、五姓高門,也包括八輔……
又稱:受元禧、元詳、元勰、元愉等牽連著甚眾,因坐罪免官,或受先帝責備而落罪之臣更不知凡幾,如何甄別的過來?
事有輕重,權有緩急。李承志又建言,如北地各邊鎮,南地與南朝為界之各州,應重點宣撫。
其中於景便是已附逆的薄骨律鎮將,於昕則是上任懷朔鎮將,都督武川、懷朔、沃野三鎮軍事,去年才卸任,許多親信部屬,如源奐、陸延之流依舊在三鎮充任要職……就是這個原因,李承志才建議著重安撫六鎮。
但八輔只採納了一半:宣自然可以,但撫就算了。
其實就是捨不得錢……
如今多說無用,只能想辦法補救。
至少先要搞清楚,源奐與陸延是不是鐵了心的要反,已準備到了哪一步?
稍一沉吟,李承志低聲喝道:“元讞!”
“屬將在!”
“我稍後修書兩封,你持我令信,連夜送到夏州。其中一封送予武衛郎將元鷙,令他與元熙即刻出兵,趕往沃野……但切記,需化整為零,潛蹤躡跡,絕不可打草驚蛇……
另一封送予高刺史(高猛),令他即日整軍,往朔方(今烏海,位於沃野鎮與薄骨律鎮之間,屬夏州)挺進,扼守要衝,以免我腹背受敵……”
“元琰!”
“末將在!”
“我再修書一封,你以八百里加急,送往涇州,交予姑臧伯……若大軍未至,即刻迎河南下,予半路迎截……”
“遵令!”
見李承志號如邊珠,楊鈞滿臉惶急。
“你意欲用元鷙、元熙的兩千騎兵,平定沃野?”
李承志不由失笑:“怎可能?”
沃野鎮常駐兵雖只有五千,但在籍兵戶足近有三萬。
這三萬戶,每戶至少有一位可受徵的壯丁,不然就會取消戶籍,收回土地,妻女配於其他軍戶,老幼的男丁則會淪為更低一層的奴籍。
且但有農閒,鎮民就要受訓,故而皆是家中備甲備槍,經年接受過訓練,拉出來就能成軍的壯丁。
所以若沃野鎮舉鎮皆反,兵員至少在三萬往上。虎騎和虎賁再精銳,也不敢狂稱以一敵十……
“你也莫閒著,稍後持我旌節與手書,往懷朔鎮走一遭。”
李承志邊攤著紙邊冷笑道:“懷朔鎮將是羅鑑,且都督懷朔、沃野、武川三鎮諸軍事……他身為清河王之舅兄、陛下(幼帝)的親生舅父,我就不信連他也反了?”
楊鈞猛的一愣。
怎將這一茬給忘了?
當今天子元亶,就是羅鑑之妹所出。
他不但是天子舅父,清河王元懌舅兄,還是元懌的表兄(元懌的母親是羅鑑的姑姑,就如元恪與高猛)。
再者,羅監都督西三鎮(沃野、懷朔、武川)軍事,沃野真要反了,他怎可能脫得了干係?
楊鈞心中大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