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下屬秉報,元淵猛的皺起了眉頭。
李承志果然是一如繼往的剛猛啊?
察其色,聽其言,觀其行……
不管他這諂臣、莽臣是裝出來的,還是真就如此性格,都絕不許李承志做出低頭服軟的行徑來。
看這告示,已是準備一莽到底了。
但你又何知,與你鬥法的,何止是元暐與長孫?
元淵心中一動:“甲旅籍冊可曾交予李承志?”
“還不曾,應是稍後來取……”
不知是不是錯覺,元淵總覺得有些不放心:“嗯……莫讓李承志借用太久,至多半日就收回。籍冊歸還之時記得辯驗,莫讓動了手腳……”
屬官抱拳應是,又擔心道:“若失期不歸,李承志定是會以此做文章。雖說他無權開革虎士,但以‘不聽號令’為由懲戒眾人,又如何是好?”
“哪有這般簡單?本朝從無‘新官不理舊務’之說,不然你當舊將遷轉,接任的新將還能辭官不成?有的是人等著接任……
元淵搖頭笑道:“故而三日後若真無一個兵卒歸營,也是因欠餉在先。即便理論到御前,李承志也是必輸無疑……”
“但李承志已惡了司馬長孫,即便跪地去求,怕是也要不來錢糧,拿什麼給兵將補俸?”
“誰說要不來的?”
元淵嗤的一聲就笑了出來,但只是笑,也不作聲。
哪有不給錢糧、不供兵甲,空口白牙一句話,就讓軍將帶兵的?
天下沒有這樣的道理!
要是肯定能要來的。前提是李承志得低頭……至於向誰低,還用的著猜麼?
當那“軍機立斷之權”,是皇帝一時興起授予李承志的?
真以為司馬長孫所說的“募員虎賁衛不宜過多置喙李虎賁軍務”那句話,只是為了為難李承志?
而為何調予李承志帳下的兵將,光是宗室就有二十餘位,其餘只是元族八姓就佔了六成還多。還盡是與陛下親近之輩的子弟?
一旅也才五隊,隊主加隊副也才是十位,就這二十餘宗室子弟都不夠分……
再看李承志的諸多加官,便是他已然領軍,皇帝卻依然令李承志日日入宮侍駕……答案呼之欲出。
但凡能練出些人樣子來,這一旅兵,十之八九會入宮宿寢。莫說隊主隊副伍什長,便是普通兵卒都是正八品。
而旅將定會被加封“領刀劍左右”,也就是候剛之前所任之職。
這官,最低也是正五品!
感覺皇帝對李承志的不是一般的寵信,但也不看李承志做了些什麼……
至少比茹皓、趙脩之流有本事多了!
“多盯著些,莫讓鬧的太過,李承志可不是個心慈手軟的……”
正交待著,便有侍衛來報:“中郎,李承志到了堂外,稱來取甲旅籍冊。另有募員司馬長孫恭、募員衛甲營郎將元暐求見……”
還真是經不起唸叨?
元淵稍一沉吟:“召長孫恭與元暐進來,令李承志自雲找錄事參軍……”
說著又一指屬官:“去盯著些,莫要打起來……”
……
元淵還真沒料錯。
衙堂外,兩方虎視眈眈,劍拔弩張。大有一言不合就開乾的架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