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裡感慨著,李承志將調好的豆腐腦遞給高文君,高文君又轉予采女。
高英依舊坐著不動,就跟個機器人一樣,等湯匙送到嘴邊才知道張一下口。
許是體弱的原因,也就吃了半碗,高英身上就見了汗,且不少。雖穿著兩層紗衣,還是深色。但被玩意一沾水,就跟透明的沒什麼區別。
無意間掃了一眼,看皇后玉體橫陳,半隱半露,李承志心髒狠狠的一跳。
察覺他氣息粗了許多,好似幹了多重的活一般。高文君本能的一扭頭。再順著他的視線往回一看,恨的牙都快要咬碎了。
“你不要命了?”
被當場捉了個正著,皮厚如李承志,也是忍不住的老臉一紅。
至不至於?
她敢穿,我還不敢看?
尷尬的笑了笑,又給高文君推了一碗:“嚐了嚐?”
高文君哪有胃口,只是搖頭。李承志也不強求,又予一側的兩個禮官各盛了一碗。
這可是真正的稀罕物,宮裡雖有,但一群貴人都分不過來,哪有內官的份。
兩個女官真就沒嘗過,甫一入口,便讚不絕口:“李候郎真是好妙思,竟能製出如此可口之物?”
李承志只是謙虛,心想要多可口也不見得,無非就是圖了個稀罕。吃多了照樣會膩。
也是見了鬼。他之前想著一斤能賣一錢都是海賺,沒想甫一出世,就被一群達官貴人給哄抬了五番:一折五錢,價比肉食,還真就是“豆腐賣成了肉價錢”?
這還是他怕皇帝眼紅,極力壓價的前提下。
究其原因,無非便是“物以稀為貴”!
李承志以前也確實以為豆腐早就該有了。
畢竟中國自古以來就種大豆,後世所傳“豆腐是淮南王劉安發明”,應該是無誤的!
但來了之後才知道,還真就沒這東西。
翻遍《淮南子》等典籍,就根本不見這東西。
到了洛陽,還特地到農部問過。還跑到到秘書省(國家圖書館)翻過各種各樣的本草典籍。甚至把有關記載人參和辯證法的最早記載都找到了,但就是沒找到和豆腐相關或相似的只片語。
至此,李承志才確定,南北朝真就沒這東西……
李承志不是歷史專業出身,自然不知道,有關豆腐的最早記載,出自五代陶谷所著《清異錄》:為青陽丞,潔己勤民,肉味不給,日市豆腐數個……
最早的製法出自北宋寇宗奭的《本草衍義》“生大豆……又可皚為腐,食之。”
最早提及是淮南王劉安發明豆腐的記載,則出自南宋朱禧的《素食詩》及註釋: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己腐。早知淮南術,安坐獲泉布。注曰世傳豆腐本為淮南王術!
至於傳自哪裡,朱禧沒提。
若是深想也不奇怪。
賈思勰的《齊民要術》堪稱南北朝時期的農用百科全書,其中記載的各種豆製品已極其完備。如豆豉,一千五百年後釀製時,都還用的是《齊民要術》中的方法。真要有豆腐,其中不可能不記載。
再者,如唐時盛世,竟也未留有隻字片語?
所以,南北朝還真就沒這東西。
等皇后用完,李承志的差事就算是告一段落了。畢竟還有禮官在,雖然皇后很養眼,但他也不好一直賴在這不走。
皇帝也真是,讓自己當皇后的保健醫生也就罷了,時不時竟還要讓自己客竄一把廚子?
簡直是糟蹋人才?
心裡腹誹著,李承志站起身朝高英一揖:“殿下,下官告退。”
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