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為何能想到夏天賣冰,並把冰賣給和尚的,就只有李承志一個?
包括他這個皇帝都沒想到……
所以,給那兩個加官,是皇帝昨日就想好的,也根本不是曲子好不好聽的緣故,而是這來自寺廟的十二萬金。
皇帝為何要賣冰?
自然是因為錢荒,而這錢荒,恰恰就是和尚造成的!
李承志這一手,簡直是神來之筆……
一想到初九日的早朝會是何等場景,元恪就無比的期待。
李承志竟然把大半的冰,賣給了寺廟?
元懌的表情極其驚彩,好似一萬個想不通。愣了一陣,他臉色稍稍一變:“怎麼就敢?”
皇帝近年來為何這般急燥?
不是沒人猜不出來:無非便是僧事……
這些寺廟如此妄為,豈不在給皇帝遞刀子?
“有何不敢的?”
元恪冷笑道,“敢養比呼尼(尼姑)在寺中洩慾,敢在白日裡,在佛祖像下與貴婦淫亂,還有什麼事情是他們做不出來的?”
元懌心裡一顫。
皇帝分明說的是兩年前的那樁舊事:郡王、宗室、安南將軍兼荊州刺史元嵩,一直在淮地和南軍打仗,有年餘未歸洛陽,直至被謀反的部下殺死在南地。
詭異的是,一直留在京中,一年多未見過元嵩的側妃,在京中為元嵩舉哀時,竟有人發現她有了身孕?
側妃初時還謊稱是元嵩託夢而孕,皇帝大怒,令嚴刑逼供,最後招出:因耐不往寂寞,便與寺裡的和尚私通,且不是一座寺,一個和尚。肚子裡的那個是誰的她都不知……
再往下一查,好傢伙:京中不至一座寺院裡養有大量的尼姑,除了和尚自己用,還用來結交權貴。
也不是隻有元嵩的側妃與和尚有染……
此事幹系太大,上下未敢聲張,只是將相關人員盡皆密秘處死。
但元嵩的哥哥元澄委實氣不過,拼著除爵的風險,上奏陳情整肅僧事,也就是那封“妃主晝入僧房,子弟夜宿尼室,像塔纏於腥臊,性靈沒於嗜慾……”的奏章。
佛事不是說肅就能肅的,最後結果便是:元澄被責令跪佛一夜,並搏頰百次!
而這口中惡氣,算是積在了皇帝心裡。
又逢鍾離大敗,二十萬鐵騎盡喪於淮水。之後皇帝令各州徵召壯丁,以充兵卒時,各州竟同時上奏,稱已無丁可徵。非要徵的話,農事就會荒廢。
怎可能?
大魏光是明戶就有近六百萬戶,廿戶徵一丁,也能徵兵三十萬才對?
元恪初時還以為群臣是怕他這個皇帝腦子一熱窮兵黷武,後來一問才知,是真的徵不上來。
他才是二十戶徵一丁,而投了寺廟當了和尚的男壯,三四戶中就有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