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是沒辦法,就跟屁股後面有狗攆一樣,不知不覺就走到了這一步。
全特麼被逼的,只能硬著頭皮往下走!
李承志搖了搖頭收回了思緒,又考慮起如何讓冰沙一炮而紅。
銷路好不好,宣傳最重要……所以一定要多廢點心思研究研究。
……
孝文帝規定的是三日一朝,五日一沐。除此月底最後一天也會升朝。今日是三十,正值朝日,劉芳崔光自然不在。
太史令趙勝忙的腳不沾地,哪能顧的上一個小小的候星郎,點完卯他就將李承志扔給了副令,讓其看著安排。
副令可不像趙勝,一天到頭就知道埋頭研究做學問,他清楚這候星郎昨日入監時就被兩個中書叫過去問過話,所以不敢擅自安排,說是要等劉芳崔光下朝後再行請示。
李承志無可無不可,想著正好可以到各部轉一轉,看自己幹哪個合適。
副令沒時間,索性屬吏先派給了李承志。
所謂的屬吏就是助手,每位候星郎都有,又叫候部吏。李承志的這位姓耿,聽副令介紹,竟還是西漢天文學家耿壽昌之後?
渾天儀就是耿壽昌發明的,東漢的張衡只是在其基礎上做了改進。
他還發明瞭常平倉制度(朝廷太倉,類似如今的中儲糧),更撰寫了《九章算術》。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中國歷史上父死子承志“天官”制度。
大多數人都以為司馬遷傳自父祖的“史官”,其實是“天官”,也就是占星、修歷的職務,修史只是附帶。
一是因為這行當不是一般的枯燥,二則是極其深奧。有這能耐和耐心,多少經文典籍研究不透?又為何放著比這不知舒服多少倍、俸祿不知多了多少的官不做,非要和一堆枯燥的數字以及冷冰冰的星星月月打交道?
所以自秦時,大多數的朝代都有法令:太史令、歷官、卜官等,必須世代相傳,不準習研其它經文,更不準做其它的官。而這一制度,一直延續到了清朝……
耿昌一脈就是這樣傳下來的。他父親耿是馮太后時的太史令,因占卜的卜詞不合馮太后的心意而被貶,後憂鬱而終。
李承志一時好奇,多嘴問了一句:“敢問令尊卜的是什麼卦?”
耿昌看著李承志,悠悠一嘆:“天道五十,地遁其一……”
李承志愣了愣。
這什麼亂七八遭的,不應該是: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麼……
嗯?
馮太后……四十九?
馮太后不就活了四十九麼?
李承志眼珠子一突:耿怎麼蒙這麼準的?
還有耿這膽子也太大了吧,果然是人如其名,連帝王的壽數都還胡亂卜算?
沒把你喀嚓都算馮太后肚量寬大……
心裡嘀咕著,李承志又讓耿昌帶他到各部轉轉。
太史監分歷、卜兩丞,其下又有:
筮部,又稱保章,掌佔定吉凶。
監部,又稱歷部,主要負責推算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