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缺醫少藥的年代,一場普通的痢疾,就有可能讓一家滅門。
還有就是旱獺,營地四周到處都是這玩意,那個多的呀……還不怎麼怕人。
這種傢伙不是一般的肥,吃起來還賊香……
李承志知道可能禁不住,但他還是要說:除非餓死,否則就絕對不能吃。
白甲營可不像牧民,一死只死一家,真要染上鼠疫,就等著絕營吧……
交待了一些瑣事,李承志又開始挨個秘授機宜。
四尺長的方案上擺滿了紙張,有圖有字。
對面坐著李松,瞪著眼睛豎著耳朵,恨不得把李承志說的每一個字都刻在腦子裡,神情要多嚴肅有多嚴肅,要多鄭重有多鄭重。
李承志抓著一枝比食指還要稍粗的鉛筆,邊給李松講解著,邊畫著圖,並將一些要點記錄了下來。
別奇怪,石墨雖不常見,但並不是很難得,而且比起鍊鋼鍛鐵,造幾支鉛筆就輕鬆多了。
也就是沒時間,不然李承志肯定會看著李松等人,將這些圖紙,這些要點全部記得滾瓜爛熟,再燒了圖紙之後,他才會放心離開。
但很可惜,最遲明日一早,他就必須得走了。
無奈之下,李承志也只能拆中一下:先寫出來交給他們,等這些人記熟之後再行銷燬。
也並非是將所有的知識教給每一個人,光是煉礦、鍊鋼、鍛甲這三種工序的絕竅,他就分成了三部分,每全人只教三分之一。
比如李松,李承志只將如何煉焦、如何配製煉礦、鍊鋼時的催化和助熔劑等方法教給了他。
第二個是李亮:如何燒製耐火磚、如何制坩堝、如何將礦石煉成具有生鐵屬性的塊鍊鐵,或是用炒鋼法一炒到底煉成熟鐵,再用坩鍋將二者中和成鋼。
剩下的一些技術含量比較低的工序,比如起爐、燒煉、鍛錘、切割等,則全都教給了老鐵匠。
這樣做的壞處很多,導致效率低下是肯定的,而且李松和李亮這兩個人只要有一個不在,這鋼就煉不起來。
好處只有一點:防止洩密,更或是發生他最不願意看到的那一幕:背叛!
防患於未然吧,總比有一天讓他含淚清理門戶的強……
除了鍊鋼,便是制硝了。
李承志想了又想,考慮了不得考慮,最終還是不敢在他不親自盯著的情況下,讓李松、李亮等人造火藥。
哪怕只是制硝的方法,都是他咬著牙,在心裡勸了自己一百遍,才下定決心教給李亮的。
這是真正的潘多拉魔盒,完全可以巔覆這個時代的大殺器,李承志更不想因為自己的貪婪或是放縱,讓這個世界變成地獄……
除此外,便是一些惠民、墾田之類的技術,這樣的知識自然是學到的人越多越好,李承志乾脆將百多個軍官全召集起來,上起了公開課。
講的有些雜亂,基本上是李承志想到哪裡便說到哪裡,但卻極其有用。
比如曲轅犁。
其實並非完全如後世所說,短轅犁是唐朝才發明出來的,而是南北朝時期就有。
不過還是直轅,名字就叫”吳人尉犁“,應該是三國時期時從江南一帶傳過來的,與唐朝時的曲轅犁的出處差不多。
將直轅改成曲轅後,李承志又稍微做了一下改進:比如在犁尾加個輪,牛馬耕地時何止省了一半的力。
再比如將犁鏟與犁架設計成分離式,就可以隨時調控耕犁深度。
也並不是他有多淵博,多全能,李承志覺的,只要是農村娃,只要是初中畢業的,看一眼就知道這東西該怎麼改。
當然,前提是你得有合格的鋼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