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志沒覺得吃虧,反而認為這幾件全都是他順手就能辦到的事情。
堅守朝那,指的可不是隻守住這座縣城,而是這二十六黨在內的四千餘戶三萬餘民。
這本就在李承志自認為需要負責守全的範圍之內。
也根本不用這些大族提醒。
已裝備的半旅騎兵,以及前期整訓完備的步兵,都已開始每日騎馬出營,以朝那為中心,向周邊巡探遊戈了。
不止是為了防賊,主要目的是為了訓練。
騎兵騎兵,不練怎麼能會騎?
至於出借青壯與丁口,以及戰後要把人力缺口給他們補上,對李承志來說也不是大問題。
這些大族沒有明說,但郭存信和李承志都知道他們打的是什麼主意:那一千多僧戶。
昭玄寺都被滅了,誰還管這些造過反的僧戶去哪了?
到時給朝廷的奏報上,自然是被劉慧汪的賊兵裹挾走了。
胡家自顧不瑕,安撫都來不及,哪裡還敢再招惹本地豪強,自然不會自爆其短。
即便戰後有新官上任,也只會儘量拉攏本地大族,就算知道了,也會睜隻眼閉隻眼……
李承志哭笑不得。
元魏皇室的根基,應該就是這麼一點一點的被漢家門閥和鮮卑貴族給掏空的……
他放下了信紙,又沉吟起來。
既然能保證朝那縣正常春耕,那是不是也可以適當的將範圍擴大一些?
不需要太大,只要能把昭玄寺的那十萬畝僧田保住就行。
全在涇河兩岸,全是水田,根本不用靠天吃飯。一畝淨落一石,這一年下來也有十萬石了……
而且也不算多遠,離朝那也就五十里,塘騎每日探報的路程都比這個長,所以賊兵真要攻來,完全來的及救援……
李承志想了想,讓李顯去傳令,召縣中大族族長、宋禮深並宋氏鄉老來營中議事。
……
人不多,加上郭存信,也才八個。
等眾人坐定後,李承志便開門見山的說道:“我欲讓朝那全境,並昭玄寺的僧莊復耕!”
其餘七人悚然一驚。
怎麼這麼突然?
朝那看似安穩,只是因為李承志一戰把賊人打疼了,劉慧汪暫時又摸不清朝那的虛實,所以一時間不敢再派賊兵向西劫掠。
但指不定就憋著什麼狠招,更說不定哪天就會攻過來……
郭存信驚詫的看著他,許久才說道:“為何不先固守朝那?”
借兵的事是他去談的,郭存信自然知道十四塢提的是什麼條件。
因過於分散,守住這十四家塢堡,就等於守住了整個朝那縣,李承志有此決定不奇怪。
可這昭玄寺又是怎麼回事?
兩地相隔近五十里,又不可能讓鄉民早去崆峒山,晚歸朝那城,所以想復耕僧田,就只能讓民戶定居在崆峒山下,而且要派出相當多的兵力保護。
這樣一來,就必須分兵,李承志能顧的過來嗎?
李承志想了想,最終還是說了實話:“山下僧田就超十萬畝,再加以南三十里的宋氏田莊,這就是十二萬多,且全是靠涇河的良田,若是荒了,豈不可惜?
人手也足夠,只是無田可耕的僧民就有一千餘戶,且只要不反攻涇州,軍中駑馬驢騾就暫時用不到,可以全部借給他們……
嗯……就是農具不夠,全被我收來鍛了甲。不過可以讓朝那種快些,趕在清明之前種完,不但農具有了,還可以多勻些人過去……”
是不是有些想當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