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存信雙腳踏著八字,雙手提刀高舉過頭,“嘿”的一聲,斜斜往下一劈,一塊柴皮應聲飛起。
“好刀,不錯……”他喜笑顏開的誇讚著,再次提起刀,又往下一砍。
只是四五下,一根栓馬樁子就被他砍的快套不住韁繩了。
李承志有些無奈。
看平時挺穩重的人,玩性怎麼這麼大?
看來不管是什麼年代,也不管是少年還是大叔,就沒有不喜刀刀槍槍的……
郭存信終究是沒要大馬士革刀,只說讓李承志拿去換糧換馬。
又說他又不上戰場,有一把防身,以及裝裝門面就行。
總歸是舅舅,不能太糊弄,李承志便用了點心思,將一柄中碳鋼刀烤藍後送給了他。
刀身通體散發著幽幽藍光,就跟抹了毒似的……別說,賣相還挺不錯。
再看竟然也能吹毛斷髮,鋒利及韌性好似一點都不比送給胡保宗的那柄差,郭存信見獵心喜,愛不釋手。
他覺得,便是李始賢那把鑌鐵刀,也就如此了……
郭存信甚至懷疑,不會是李承志真的運氣逆天,得了些什麼類似隕鐵一般的神物吧?
不然為何鍛出的兵器顏色都這般鮮亮不說,還如此鋒利?
李承志不再管他,拿起胡保宗快馬送來的急報,又看了一遍,臉上滿是喜色。
怕洩密,信中的言詞都比較隱晦,胡保宗沒提過程,只說陸恭已答應下來。
意思是一刀換十馬基本沒問題。
這等於又多了一條生財的路子,李承志沒辦法不高興。
唯一有問題的是,高平鎮的戰馬不夠一千匹,再加立春不久,柔然及高昌的遊牧部落還未南遷,距離太遠,也不太好找,所以一時間湊不夠。
胡保宗的意思是,若是著急,他便直接從高平鎮啟程去河西馬場,憑陸恭的印信,就能借出五六百涼州大馬,基本能湊夠一千。
怎可能不著急?
早裝備、早訓練一天,就能多一份戰力。
況且河西馬場還在姑臧城以西,來去兩千裡出頭,快一些也得兩旬左右才能走個來回,所以越早出發越好。
李承志當即命李松和李豐,帶著剩下的兩千斤彩銅去高平鎮了。
到時李豐會先押著陸恭前期湊出的那五百匹馬回來,李松則跟著胡保宗去涼州,順路再買些糧回了……
李承志又開啟了第二封。
這是郭存信帶來的一分清單,記錄著朝那的十四座塢堡能出借的騎兵人數、馬匹及丁口。
人數還挺平均:每堡再出丁二十口,並堡丁家小,一併都可以送給李承志。
也可以帶上戰馬及弓槍,但與甲一樣,戰後都要還的……
當然,人也不是白送的:一是要求李承志需每日派出戰騎巡遊,以保證各堡田莊能順利春耕。若遇賊兵騷擾及圍困塢堡,李承志必須派兵解救。
二則是,需李承志向各塢出借同等丁口和青壯,以避免各塢耽誤耕種。
而且要求,若戰事平定,因這些堡丁出走後的人力缺口,李承志要給他們補上……
李承志啞然失笑。
在戰時,人多了當然是累贅,但只要不打仗,就等於生產力……
如意算盤打的不錯,算來算去,好像這些大族什麼損失都沒有,要李承志保證他們不被亂兵騷擾和圍困外,還要保證他們今年能順利生產。
甚至連借出來的人,到時都要如數奉還……等於李承志出錢出糧,要替這些大族白養一年?
但賬不是這麼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