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只要勝了,就有繳獲……
胡保宗和郭存信表示呵呵呵:一群流民組成的亂賊,你能有個毛的收穫?
他們甚至很奇怪,就算李松等人對李承志言聽計從,但為什麼他都已經動搖到李氏宗族的根基了,這些李氏族人別說勸,連聲都不敢吭一吭?
為什麼?
李承志動了個毛線的李氏宗族的根基?
不但沒動,還在不停的大把大把的往回撈……
再說了,誰說流民就沒有繳獲的?
亂兵搶了那麼多的農莊,甚至還有塢堡,其他的不論,鐵總有幾斤吧?
到郎君手裡,三十斤生鐵就能鍛一副精鋼札甲,拿出去,至少能換三百石糧……
即便不說有沒有戰功可撈,對李家來說也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李松等僕臣腦子被驢踢了才會去勸李承志……
一時半會想不出好藉口,李承志也只能拿憂國憂民、不忍看百姓塗炭這一套來糊弄。
胡保宗一邊懷疑,一邊感動的稀里嘩啦……
郭存信卻沒那麼好騙。
看李始賢就知道了。
奸、詐、狠、絕……都快佔完了。
雖不缺仁義,但那是對同族及親族而言,若說憂民,也可能有那麼幾分,但絕不可能為了剿賊而散盡家財。
再要說憂國……呵呵呵!
包括李松在內,這些僕臣家將,絕對都和李始賢是一路貨色。
更何況,李家堡每年的產出,李始賢大部分都會換成銅,埋在府中的地窖裡……當他這個小舅子不知道麼?
那李承志哪來這麼多的錢,給這些兵置辦兵器、甲冑,還要養活他們?
絕對是能度支平衡,更甚至有便宜可佔,李松等人才不吱聲的……
但郭存信腦子都想炸了,也沒想到李承志能從哪裡弄錢?
甚至他連李承志讓胡保宗買鐵買馬的錢是從那弄來的,都沒問出來。
李松等人見了他,就跟防賊似的……
……
鍛甲的農莊與軍營緊挨在一起,都是就近選址,離縣城不到三里,所以轉著念頭的功夫,李承志就到了城下。
今日領兵守城的是李亮,即便早已將他這張臉刻在了腦子裡,但李承志還是早早的讓李顯打出了旗號,到了城下,還主動把令牌吊上去讓其驗證。
上有所施,下有所效!
因此只要是公共場合,或是需要守規距的地方,李承志都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進了城,催馬走了半刻,就到了縣衙。
李承志早搬到了軍營,現在縣中的內政民生都全權交由郭存信一手操持。
有沒有經驗沒關係,只要豪強大族配合,放頭豬當縣令,都能管的井井有條……
至於胡保宗?
自知道只要讓這傢伙出頭,起到的絕對是反作用之後,李承志就只能讓他管理度支錢穀糧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