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還要輪著披。
今天你披鐵的,明天他披木的,天天輪換……
如此一來,除了李松、李柏這樣的心腹,誰又能知道鐵甲是多少,木甲又是多少?
而到時真正上戰場的,自然只會先上鐵甲兵,等穿木甲的不得不上的時候,那就肯定已到了孤注一擲的境地了,還遮掩個毛線……
除此外,李承志還得盯著銅匠給鐵佛渡金。
這是真正的技術活,別說皮毛,李承志連用的哪些原料,用的什麼工序都不知道,所以只能找專業的人來幹。
昭玄寺要統管一州的僧務,大大小小上百座寺廟,佛像自然不少。
所以僧戶中就有這種給泥塑繪彩,給銅佛渡金的匠戶,不用發愁沒人。
但等這些匠戶開工之後,他才知道這活有多危險。
渡金的原料除了金和銅,竟然還要用到大量的水銀,而且還必須是在水銀加熱的狀態下工作。
這稍稍不注意就會汞中毒。
所以不管是監工的李亮李彰,還是這些銅匠,李承志全令他們用皮袍裹嚴,渾身上下,只露著一雙眼睛。
一群銅匠邊幹邊抖:這李家郎君膽大包天,竟然將銅佛全熔了,換成了鐵的?
等自己將這些鐵佛全部渡完,是不是也就到了被滅口的時候?
李承志腦子壞了才會滅口。
這些全都是人才!
其餘不論,等有了機會,李承志肯定要開幾座銅礦出來,這些人稍加培訓,便是冶銅鑄幣的好師傅……
所以他早就告誡過李松:用完後就養起來,他日後有大用。
包括這些銅匠的家人,也已被李松重點照顧,與幾戶李氏老卒編在了一鄰……
然後剩下的就是那些婦孺老人了。
這些人也有活幹:一部分給壯丁、兵卒燒製飯食,一部分幫鐵匠縫製氈甲。
總之所有人都沒閒著,近萬百姓基本安定。
李承志一直祈盼著,最好一直就這樣安定下去,直到民亂平定……
……
也不知是不是老天憐憫,在照顧這夥亂民。自初七之後,別說下雪,連陰天都很少,大部分的時候都是豔陽高照,萬里睛空。
僧莊外的田地被特地平整過,積雪早被清到了一里外的田裡。又曬了七八日,等鍊鐵、煉陶、以及化銅攢下了大量的爐渣後,李承志讓兵丁全部背下山,在田地裡鋪墊了一塊校場。
面積不大,差不多也就是一個足球場,將將就就夠這九百丁卒捉對廝殺……
李承志下去的時候,這九百兵卒正在練陣形。
李柏站在一處用木板搭造,約有一丈高的平臺上。旁邊立有銅鉦,銅鑼,牛皮大鼓,以及一大堆五顏六色,李承志至今也沒有記清楚用處的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