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戰爭帶給廣大民眾的痛苦寫的深入骨髓。”
說完之後,婁英啟長嘆一聲,朝著他身邊的曾仕林看去:
“曾尚書,你有何看法?”
曾仕林緩緩仰頭,他的目光先是在曾安民臉上徘徊了一陣。
隨後面露欣慰之色,看向眾人:
“以我看來,全詩分為三層。”
“開頭四句,主要寫關、山、月三種因素在內的遼闊的邊塞圖景,從而表現出徵人懷鄉的情緒。”
“中間四句,具體寫到戰爭的景象,戰場悲慘殘酷。”
“後四句寫徵人望邊地而思念家鄉,進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樓嘆息不止。”
說完,曾仕林長嘆一聲:
“此詩如同一幅由關山明月、沙場哀怨、戍客思歸三部分組成的邊塞圖長卷,以怨情貫穿全詩,色調統一,渾然一體,氣象雄渾,風格自然。”
他說完之後,又將話頭遞給李戩:
“寧國公,不知您如何看?”
李戩:……
話都讓你倆說完了。
我能怎麼看?
“甚好,甚好,呵呵。”
李戩也只能僵硬一笑,隨後撇過頭去。
他啟能看不出來,這是老子給兒子出氣呢。
“呵呵。”
曾仕林聽到李戩的回答,輕笑一聲道:
“李公久以刀槍為矛,不以文字為器,下官倒是想趁著今日,勸勸李公,不時也多讀些聖人之語。”
“以免日後再被黃口小兒謂之粗鄙。”
說完,便傲然轉頭,不再搭理李戩。
這話一出。
李戩的拳頭攥的死緊。
但他又不知該如何回懟。
只能憋在心裡,難受至極。
看到他如此的難受。
“我就佩服我爹,說的話真讓人感覺如沐春風!”
曾安民這個時候又在底下揚聲補了一刀,他端起酒杯遙遙看對著坐在前方的曾仕林:
“爹,我敬您一杯!”
說著,直接一飲而盡。
“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