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她以後的待遇是優待還是軟禁,她心裡肯定是向著故國的。
每到美女、才女雖有戀人、丈夫卻被權貴所奪時,世人就嗟嘆她怎麼不自殺。
這些人可有心肝?
她的命不是用來讓文人寫醮血的情詩的,而是要在短暫人生中尋找自己的價值,如果她隨便就抗拒暴君、權貴死了,她就等於放棄了自己來到人世的使命。
包女的善良是她篤信的人生價值。
即使歷史重來一次,她還是要救“未知是誰的遇難、不幸的人”。
如果每個人都躊躇於我救的是不是狼,無辜慘死的遇難者必會增加。
根據她救了人,而這人恰好是敵對方,反過來害了她的丈夫、朋友,就此指責她。
等於用結果來判斷是非,她的初衷不是要害人,這就足夠了。
善良的初衷未必有最好的結果。
還有她住在類似與亡夫生前共住的草屋,是為了她篤信的一份精神財富。
對她來說,金國王子滅了她的親人、朋友,是政治敵對也好,國仇家恨也好,她已不可能追究。
她最關心的是如何撫育孩子,如何原諒一切地活下去。
試想一個滿懷仇恨的女人如何能育兒?
電視劇裡就有督促亡國太子復國的女人,她基本上沒有愛,亦將恨傳遞下去,幾乎毀了太子的愛情和人生希望。
金國王子能容忍她住在草屋,就是不想改變她對親情、愛情的認同。
他沒有勉強她要抹消回憶,把愛交給自己。他對她的尊重,亦換來了她對他的尊重。
復仇是否可行?
對於看到結局的讀者,當然可以訓示說:郭靖這一方很強大,你沒選對隊友。
但處於歷史變局中的人,只會覺得金強大,漢人不強大。
她接觸面並不廣,如何能判斷哪一方對孩子的未來更有利?
按母親的希望,只要孩子健康、有同情心(做人底線)、將來有自己的工作,有一個快樂的婚姻,管他什麼重責大任,只要孩子高興就好。
男人跟女人不同,男人咋咋呼呼地“天降大任於斯人也”,什麼事都要管。女人只想:吃飽了?
冷不冷?
有沒有心愛的人?
沒惹事闖禍吧?
不是她對他的人生規劃不關心。
而是她認為金王爺已成為孩子真正的父親,人生指導什麼的,就是王爺的事了。
她只要注意讓孩子保持善良就行。
而且楊康是個機巧的孩子,並不曾在她面前露出壞形。
承擔挑戰金國和復仇的責任必會為孩子帶來風險,她不希望他年輕就死掉。
這也是對保全丈夫惟一血脈的盡責。
雖然丘處機認同了她。
因為她住在草屋,不貪圖舒適。
有必要告訴孩子殘酷的真相嗎?
在莎翁的悲劇裡,哈姆雷特並不想知道真相。
他說:該死,既然讓我知道一切,我就得負起重整乾坤的責任。
在知道真相前,他是個無憂無慮的單純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