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金陵(也就是現在的南京)定都以後,命令大臣、官員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須書寫一副對聯貼在門上,他親自穿便裝出巡,挨門挨戶觀賞取樂。
當時的文人也把題聯作對當成文雅的樂事,寫春聯便成為一時的社會風尚。
入清以後,乾隆、嘉慶、道光三朝,對聯猶如盛唐的律詩一樣興盛,出現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聯佳對.。
而到了現代,隨著各國文化交流的發展,對聯甚至傳入越南、朝鮮、日本、新加坡等國。
當然,到了這個世界,華國作為亞洲甚至全世界的大國,他的悠久文化歷史那是一直備受研究的。
更別說已經融入華國之一的日,笨了!
當然,這些國家至今還保留著貼對聯的風俗。
在這詩裡,無數人都能想到,在噼噼啪啪的爆竹聲中,送走了舊年迎來了新年。
春風把暖洋洋的暖氣送入屠蘇酒,天剛亮時,家家戶戶都取下了舊桃符(貼的門神),換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而首句“爆竹聲中一歲除”,在陣陣鞭炮聲中送走舊歲,迎來新年。
起句緊扣題目,渲染春節熱鬧歡樂的氣氛。次句“春風送暖入屠蘇”,描寫人們迎著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
第三句“千門萬戶日”,寫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戶。
用“”表現日出時光輝燦爛的景象,象徵無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結句“總把新桃換舊符”,既是寫當時的民間習俗,又寓含除舊佈新的意思。
“桃符”是一種繪有神像、掛在門上避邪的桃木板。
每年元旦取下舊桃符,換上新桃符。
“新桃換舊符”與首句爆竹送舊歲緊密呼應,形象地表現了永珍更新的景象。
而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詩人。
他的不少描景繪物詩都寓有強烈的政治內容。
本詩就是透過新年元旦新氣象的描寫,抒寫自己執政變法,除舊佈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緒。
全詩文筆輕快,色調明朗,眼前景與心中情水乳交融,確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詩。
而在此刻大眾的眼中,這就是一首入耳難忘的詩句。
“爆竹聲中一歲除,尼瑪,聽到第一句,再看看自己想的什麼玩意兒,一下子覺得弱爆了!”
“高手就是高手。”
……
……
大家也是對李旭升的詩句一陣膜拜。
沒辦法,寫詩他們不拿手,但說到品詩,這個是個讀書人都應該有點了解的。
也就那麼一會兒功夫,開始了第二題……
……
“第二題是以景物為題,以“春天”為主題。”這時,作為主持人的曾可,也不耽誤時間,立馬報出第二題來。
“好了,現在開始作答。”
隨著曾可的話音落下,有了之前的第一題的刺激,這不,大家這次有點踴躍了,幾乎每一桌都有人開始挑選了!
這一場其實也很容易,春天嘛,雖然現在還是冬天天氣,但我的內心裡想的已經是春天的景象了!
但是,讓人意外的是,僅有兩人作答,而剩下的還在冥思苦想著?
很多人覺得時間不是問題,反正不就是喝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