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故事,不太喜歡動感情,能不對角色動感情,才能更多地動腦筋,才能更好地享受情節,才能使看故事這件事成為更有趣的消遣。
況且對於我這樣年紀的人來說,動感情,已經是一件奢侈的事。但能讓我動感情的作品,必定非同凡響。
我看武俠的時,很少對角色動感情,而看了李導的卻常常對角色動感情。
離別鉤中楊錚這個角色,怎麼看都不像是能令我動感情的那種,他黝黑、瘦削、沉默,打架的時候不用招式,簡直土氣,遇到高手不趁機學藝,簡直傻逼。
所以讀《離別鉤》的時候,我很放心。
不過我欣賞楊錚這個人的理念:做事動腦筋,但真需要拼命的時候,又敢於拼命。
放眼江湖,能真正笑到最後的,幾乎都是這樣捨得一身剮的人。
我也喜歡《離別鉤》的敘事口吻,這一次挑大樑的不是江湖豪俠、少年英雄,而是逮人歸案的捕頭,如果沒有遇到大風大浪拍案驚奇的事件,這些捕頭也不過是娶個普通女人,白天公幹,夜裡回家,過最平凡的人生。
我佩服作者在寫過最華麗的冒險、最詭異的遭遇之後,還能欣賞這種日常生活裡沉澱的美。
可是後來,我變得更在乎最終BOSS狄青麟這邊的情節了。
一方面因為楊錚敢情是裝弱,他不是不會招式,還藏著離別鉤這件嗜血殺器。
而且他這人太裝了,藍大先生好心救他,想教他幾手,他得了便宜還賣乖,居然拍拍屁股走了,害得一心想報答他爹的藍大先生只好激他出手,好指教他一下,結果葬送了半條腿。
另一方面是因為,我看到了狄青麟的驕傲和寂寞。
世襲一等侯狄青麟,本是多麼根正苗紅的一個娃啊,他當然有驕傲的理由,他就像男性世界的上官小仙,在男人的每個方面都已做到極致。
但他也寂寞,他高處不勝寒,自認無敵手,他迷戀女人,又不願被女人征服,是個愛無力患者。
我不禁想,如果他真的能和思思在一起,會不會是對人人稱羨的神仙眷侶?
男人也許是真不該富養的,狄青麟出落得眼界太高,太愛自己了,從小應有盡有,這才視富貴功名如糞土。
如果他像楊錚那樣連飯都吃不飽,也許就能更懂得珍惜?
他的母親又有個朋友是絕頂高手,暗暗做了他師父,於是學武也佔盡先機,又愛在密室訓練,閉門造車。
如果他像丁喜那樣從弱小的時候起就在江湖上摸爬滾打,吃過拳腳,也許就能更尊敬對手?
相貌、才智、家世、財富、地位、身手、兵器,什麼都擁有,什麼都上乘,什麼都已臻頂級,這樣的狄青麟,是不是已經感到了無生趣、窮極無聊了?
所以有楊錚上門挑戰時,他就差沒有千里相迎了,他已太寂寞了,連青龍會的威脅,他也不放在眼裡了。
作者對狄青麟的判詞是,驕兵必敗,但這樣的人,成長於這樣的環境,他能不驕傲嗎?
任何人有這種條件都會是驕傲的,驕傲是應該的,應得的。狄青麟的問題不是他太驕傲,而是他不在乎道德正義,他的問題不來自於他自己,而來自於父輩。
故事裡是這樣交代他的背景的,他的家是一座巨宅,卻沒有任何溫馨的人間煙火,他的母親曾是一代俠女,卻沒有把仗劍江湖的豪情傳播給他,只是成天悶在佛堂裡。
他的父母享盡榮華富貴,死時也毫無痛苦,可是他們活著的時候,看起來也並不快樂。
狄青麟是一個典型的只得到物質富足,沒得到精神滋養的貴族子弟,他的蒼白、冷血、麻木、孤傲,都是父母之愛缺失的後遺症。
所以我對這個故事的總結是,屌絲逆襲高富帥。
狄青麟和楊錚在一起時,反差確實強烈,對比確實鮮明。
在滿腔熱血、不怕缺胳膊斷腿的楊錚面前,狄青麟空虛得像一具完美的行屍走肉。
離別對於楊錚來說,是為了更好地相聚,可對狄青麟來說,根本就沒什麼想與之相聚的人,離別誰也好,離別世界也好,根本就沒有關係。
他已經拋下了世界,世界當然也就不再需要他。”
“電影很不錯,在我看來武俠史上再也沒法出現七種武器這樣充滿說教意味的作品了。
離別鉤,說的是離別,寫的是相聚。
人定勝天,終究是一句空話。離別鉤的誕生,本身就是天意。
殘缺的“劍”,殘缺的劍譜,卻塑造出了完美的人格!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談何容易?只因“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使用離別鉤,就是為了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