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本他倒是沒啥問題,只不過是合不合適的問題而已。
要知道,中國文化文明的傳承可是有著悠久而深厚的歷史。
作為一個大國文化,說實話,另一個世界的中國確實比這裡的華國要深厚一點。
而說到話劇,說實話,李旭升自己之前所拿出來的那些劇本,雖然好,但算不上多經典。
中國話劇百年第一戲中國話劇史的一座豐碑?
《雷雨》
它使24歲的曹禺曹老師也是一鳴驚人,使中國話劇走向成熟。
中國話劇這一百年來,如果只選一部戲作為代表,則非《雷雨》莫屬。
它是中國第一部可讀、可演的話劇,它的誕生打破了此前中國只能演國外話劇的局面;它是中國話劇史上演出最多、演出團體最多的傑作,是中國話劇百年史的神話和奇蹟;《雷雨》幾十年的演出史,同時也是一部中國話劇導演藝術史和社會接受史,更是中國話劇表演的發展史。
這些都使《雷雨》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話劇百年第一戲”。
《雷雨》李旭升也知道,畢竟名氣那麼大,甚至有演出的時候,他還專門去看過,所以印象還是很深刻的。
不過他並沒有直接選用雷雨這個劇本,畢竟怎麼說呢?
《雷雨》的創作背景是在1933年,而就在兩年前,剛剛爆發了鬼子侵略的⑨一⑧事變。
當時全國上下掀起了抗日的熱潮。
曹禺曹老師也積極投身抗日宣傳。
《雷雨》中的魯大海,就有曹禺在保定結識的一位有思想、有智慧的年輕工人的影子。
所以說,這裡面的劇情,相對於現在的華國來說,有點變扭啊!
當然,也不是不能用,畢竟在這裡,也完全可以當做架空背景嘛!
說到話劇了,就難免說到中國的幾大經典話劇了!
《茶館》
號稱“東方舞臺上的奇蹟”
是當代中國話劇舞臺最享盛名的保留劇目,也是大劇作家老舍後期創作中最為成功的作品,被外國專家譽為“東方舞臺上的奇蹟”。
當話劇後輩們不斷以仰望的姿態回望這部經典時發現,剔除龐雜的情節轉合、剔除特有時代的立場判斷,遊走於老舍筆端的其實是一種“大寫意”式的蓄勢而發的經典東方美學。
1980年9月,《茶館》應邀赴前西德、法國和瑞士三國演出,中國話劇第一次走出國門。
到2004年5月27日,《茶館》公演500場……
一部三幕話劇,世俗百態、小人物的悲歡離合,濃縮了中國半世紀的滄桑沉浮,為後世留下一個巨大的文化背影。
還別說,盛名之下,再加上當初李旭升正在瘋狂吸收知識,管他是不是參差不齊,既然有這名氣,那可要好好看看。
所以,哪裡有這個的演出,他就去哪裡。
雖然劇本背景和雷雨一樣不怎麼合適,不過可以留待最後吧!
李旭升這時也在回憶著自己初時看過的那些經典話劇,甚至親自前往觀摩過的。
《屈原》
這個大家都不陌生。
歷史劇集大成者《屈原》不但是上世紀40年代革命歷史劇最輝煌的代表作,而且在整個現代文學史上,也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