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慢慢的思考去吧,畢竟科學家也是需要思考的。
.......
針對可控核聚變技術的講解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事情。
在按照完成今日份任務後,韓元便停了下來,轉而去做其他的事情。
他並沒有事無鉅細將整個可控核聚變技術全都將一遍的打算,他只准備將一些對於目前各國來說無法驗證,或者無法達成的理論講解一下。
剩下的東西,由各國科學家自己慢慢的摸索就行了。
畢竟一直以來他都是這樣做的。
當然,這也跟可控核聚變技術整體太過龐大有關,如果全都講解一遍,即便是粗略的講解,花費的時間也都是以月來計算的。
他當初將這份可控核聚變技術完整的學習完差不多花費一整年的時間。
當然,這個一整年並不是說一整年的時間全都花在這個上面,而是指在那一整年內的學習時間幾乎全用在這個上面。
不過相對而言,收穫也極大。
這是一份完整的可控核聚變技術。
一份能大規模商用的可控核聚變技術,可不是一張薄薄的配方或者專利證書可以概括的。
它包含了基礎材料、高能物理、等粒子物理、數學、工程設計、電磁應用、晶片、特殊感測器、訊號處理、冶金、土木、電力、工控.......等等一系列的各種各樣的生態學科。
要整體弄懂這樣一份技術資料,可以說能學到的東西相當多了。
如果放到現實世界,那麼它的背後一定會是一個規模宏大的、包括成千上萬科學和技術成果、上下游不計其數的供應鏈的公司、以數百萬計的相關產業工人的體系。
無論是硬體基礎,還是軟體控制,這些東西都不是一個人或者一家公司能搞定的。
它需要無數的人為此努力,為其提供對應的裝置。
也就是他這種開了掛的人,在學習勳章的輔助下,才能做到在一年的時間內完成整體的學習。
......
結束可控核聚變技術的講解後,韓元起身騎著一輛小電驢來到了基地另一邊。
這個小電驢在星鏈任務最後兩個月設計製造出來的
其實當時的主要產品是給x1工業機器人設計的各種工程車輛。
比如挖掘機、推土機、渣土運輸車這些東西。
方便後期這些工業機器人開採礦物等工作。
至於供他個人用的,除了這個小電驢外,還有一輛汽車。
只不過韓元並不怎麼喜歡開車,反而更加喜歡這種小電爐。
弄出這玩意,其實也是順帶的。
主要是後面基地的範圍一直在擴大,但靠走路要去往基地的各處地方實在太麻煩了。
不過別看他騎的這種小電驢看起來和普通電動腳踏車外觀上沒什麼不同,但速度上可謂是天差地別。
普通的電動腳踏車頂多能開到四五十碼左右,而這種小電驢,最高速度能飆兩百多公里。
在當時試騎的時候還引起了直播間裡面觀眾的狂熱。
可惜沒一會就死了這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