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的話,他更希望這艘宇宙飛船能做到除去燃料外的其他資源內迴圈。
如果能做到普通資源內迴圈,那麼只要飛船的能源充足,他就能一直航行於遼闊無邊的宇宙中。
這有些類似於人類以前折騰過的生物圈2號實驗倉,但相比較生物圈2號倉,宇宙飛船能補充的資源相對更多,也更容易保持穩定和平衡。
畢竟他手上還有個系統。
必要的時候,韓元會消耗科技積分做補充,不會眼睜睜的看著飛船的生態失去平衡的。
瀏覽了一下正在建造的宇宙飛船,韓元給直播間裡面的觀眾講解了一下這艘飛船的一些基礎資料和效能,再度引得直播間裡面的觀眾咋舌。
在絕大部分觀眾的眼中,有這樣的一艘宇宙飛船,幾乎能橫行整個地球了。
簡而言之,就是想去哪兒就去哪兒,各國沒有一個能打的。
哪怕使用核武器轟炸,只要沒有正面擊中,飛船本體沒有處於爆炸核心區域,這艘宇宙飛船照樣能抗下來。
這得益於韓元后面研發的電磁裝甲整合護盾,只要傷害沒有在那一瞬間讓整個飛船的核心護盾發生器全部過載,就不會出現太大的損失。
而事實上,除非預先埋伏,否則以目前熱武器的飛行速度,哪怕是最先進的導彈,也追不上這艘宇宙飛船。
除此之外,韓元為了防範其他外星生物,他不僅在中央區域的核心艙部署了磁場反重力引擎系統,就連外圍的六瓣雪花艙都有部署引擎和小型化的核聚變反應堆。
雖然因為趕時間花費了他近千萬的科技積分,但在遭遇意外的時候,六個雪花分艙上的引擎系統都能短暫的支撐起整艘飛船的運轉,能讓飛船快速逃離現場。
除此之外,六個分艙每一個都能從核心主艙上分離開來,各自逃命,危險情況下,極大的提升了乘員的安全性。
各種效能和介紹,刺激的直播間裡面觀眾眼睛都紅了。
【我要是有這樣的一艘飛船,普天之下全都是我大華夏的領土。】
【這已經不是飛船了,而是宇宙戰艦。】
【有這樣的戰艦,十一光年外的那個文明,啥也不是。】
【樓上的你也太小看人家了,怕是這艘宇宙飛船在人家面前啥也不是,別忘了那個文明修建的戴森球的面積有多大!】
【直徑最少一萬公里的戴森球,不到六百米的宇宙飛船在它面前,還真的就和一隻螞蟻差不多。】
【戴森球修的大,但並不代表武力也強啊,主播這個可是能抗核武的。】
【別鬧,人家的面積就能砸死你,一萬公里啊,地球媽媽也就一萬兩千公里而已。】
【樓上的是什麼制杖?能修戴森球的文明,會怕核彈?主播碰到了都得繞著走。】
【我倒是更想主播去接觸一下那個外星文明,外星人啊,你們不想看看到底長啥樣嗎?】
【我也想看,但我覺得暫時還是想猥瑣發展比較好一點,現在的科技實力還無法和對面硬剛。什麼時候能打過了,都抓起來給去修長城!(】
【還有填平太平洋發展房地產!】
【擱著精衛填海呢。】
聽著韓元介紹,直播間裡面的觀眾羨慕的眼淚在口中嘩啦啦的流。
這玩意在當前的人類文明中就是個BUG級別的存在。
各國也不是沒有想過自己修一艘這樣的飛船出來,但考慮了一番後便都暫時放棄了。
因為這飛船在建造的時候並沒有直播出來,甚至連飛船的資料圖和結構圖之類東西都沒有直播過,這導致技術方面直接就斷層了。
沒有最關鍵的磁場反重力引擎,即便是造出來了,也飛不上天。
至於韓元,也沒想過直播宇宙飛船的製造。
一方面是直播不過來,到了現在這個階段,很多東西都是在不同的區域不同的工廠製造組裝的。
包括磁場反重力引擎,也是在不同的區域生產出來的。
各部分的零件在不同區域生產出來後在進行組裝,組裝成大型零件後再運送到工廠中進行拼裝,光直播一個拼裝過程毛意義都沒有。
另一方面則是這些東西已經交給華國了,他再直播出來也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