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元暫時沒功夫理會直播間裡面的觀眾,他在仔細的觀察著這架還在修建的宇宙飛船。
從目前的情況和小七反饋給他的資料來看,這架宇宙飛船的主體結構其實組建完成了。
正如直播間裡面的網友看到的一樣,這架宇宙飛船並沒有採用傳統的太空梭的外形,而是取用的類似於‘立體’雪花一般的形狀。
它的整體由六個‘雪花瓣’艙室和一個六邊形的‘中心艙’組成。
每一個雪花瓣艙室長達一百五十米,中心艙室直徑在二百三十米,組合起來讓這家宇宙飛船的直徑超過了五百米。
如果算是一些其他的東西,整體直徑達到了驚人的五百五十四點三米。
至於高度,如果按照最高點到地面的距離來算,這艘宇宙飛船的高度並不是很突出,僅僅只有四十五米。
高度雖然一般,但整體的大小擺在哪裡,還是相當讓人震撼的。
這麼大的飛船,其實並不只是為這次外太空探索任務準備的。
如果僅僅是用於太陽系內完成任務的話,普通的太空梭就足夠了。
畢竟他現在的航天技術已經相當成熟了,無論是衛星發射,還是太空梭前往月球、火星等星球執行任務,都進行了無數次了,成功率幾乎做到百分百。
這架宇宙飛船,是韓元準備給下一次任務使用的。
按照系統的尿性,這次的任務是在太陽系內,不出意外的話,下一次的任務就會要求他離開太陽系了。
而想要離開太陽系,普通的太空梭是做不到的。
至少他手上的這些太空梭是做不到的。
在太陽系內航行和離開太陽系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儘管太陽系在整個宇宙中很小很小,可對於人類來說,太陽系又大到幾乎無邊無際。
按照一個星系的邊界劃分規則,太陽系的邊界毫無疑問是奧爾特雲之外。
而按照這個標準來看,從地球出發,即便是走最短的路,到太陽系的邊界,距離足足有一光年。
光都要飛一年,更別提普通的太空梭了。
1977年9月5日發射的旅行者1號探測器,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六十多年的時間了,都依舊還沒有飛出太陽系呢。
所以下個任務如果真的是離開太陽系的話,那時候再來建造宇宙飛船是肯定來不及的。
除非他能在這期間掌握超光速飛行技術。
但這顯然不現實,即便是他已經發現了支撐超光速飛行的超·引力子,也無法在短短兩三年的時間將其徹底完善。
更別提現在他還只是發現了基礎粒子,連超光速飛行技術的理論都還沒有做出來。
所以唯一的辦法就是在這次外太空探索任務中,直接將下一次任務可能需要用到的宇宙飛船直接製造出來。
如果下一個任務需要他離開太陽系,那麼他可以直接駕駛這艘宇宙飛船出發,而不至於需要臨時製造。
這樣一來,即便是沒有掌握超光速飛機技術,他也有至少三年的時間可以用於航行,不至於出現任務失敗的情況。
這艘宇宙飛船,就是基於這樣的目的建造的。
否則根本就沒必要將這艘宇宙飛船造的這麼大。
一艘直徑超過五百米接近六百米,高度在四十五米的宇宙飛船,對於韓元來說,哪怕是用於星際航行,也足夠用了。
中心區域的六邊形主體艙室是他起居生活,控制整艘宇宙飛船的核心區,這裡有可控核聚變反應堆,也有最大的磁場反重力主引擎。
而那六個雪花瓣一般的獨立艙室,每一個的用途都不同。
有些用於科研實驗,有些則用於種植作物和養殖動物,有些則用於儲備燃料、物質等。
這是用於離開太陽系的飛船,為了保證安全和物資的充足,韓元只能在合理的範圍內將其盡力往最大的方向擴建。
至少需要這艘飛船上的物質、燃料等各方面的東西能支撐他飛往十光年之內的任何一個星系。
這是韓元對眼前這艘宇宙飛船的最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