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這個存在很短暫,出現的波峰也很微弱。
但透過資料分析,他還是確認了希格斯粒子β玻色子粒子的存在。
對於希格斯粒子β玻色子的發現,韓元很感興趣。
它的發現,可以說完美的論證了基本粒子的質量起源機制‘希格斯機制’的正確性,也進一步的維護了標準模型,讓標準模型成為了一個相對完美的理論。
而相對完美的標準模型,能做到解釋暗物理的組成,解釋現在的基本粒子是否由更基本的粒子組成。
以及將‘引力’也統一到標準模型的框架內。
這是這次30tev能級的粒子碰撞實驗中最為重要的發現。
儘管對於韓元來說,他希望找到的東西,並未在這次30tev能級的粒子碰撞實驗出現,但希格斯粒子β玻色子的發現,重要性同樣不言而喻。
而且他也知道,透過一次對撞實驗就找到超·引力子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30tev能級的粒子對撞找不到,將能級繼續提升接著做就是了。
要是超·引力子這種能勾動引力,讓空間出現膨脹的高能粒子,要是在一次30tev能級的對撞實驗中找到了,韓元反而會懷疑人生。
希格斯粒子β玻色子的發現,將它融合進現有的物理標準模型中,以及對於這種標準粒子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物理意義。
首先是希格斯粒子β玻色子的融合過程不僅可以用來直接檢驗標準模型的‘電弱破缺機制’。
在標準模型中,如果沒有希格斯粒子的存在,縱向極化的w或z玻色子的散射振幅會隨著能量的增加而無限制地增加,直至在tev能量量級發生么正性破壞。
除了完善標準模型外,希格斯粒子β玻色子還有一個更大用處。
那就是解釋物質起源!
沒錯,希格斯粒子β玻色子粒子能解釋宇宙是如何創造出物質的,也能解釋一部分奇點大爆炸到底是如何形成宇宙的。
當然,這僅僅是目前人類科學家的觀點。
畢竟韓元所學習過的各種數學物理基礎知識資訊,都是這個系統從人類的科技理論中整理出來的。
而在當今的物理界中。科學家認為希格斯粒子β玻色子是賦予其他粒子質量的粒子。
正是因為希格斯玻色子賦予了其他粒子質量,粒子才能在一起組合成各種物質。
因此希格斯玻色子被稱為塑造了整個宇宙的“上帝粒子”。
而提到希格斯粒子或者希格斯粒子β玻色子就必須提到希格斯場。
希格斯場是一種假定存在於整個宇宙中的量子場,希格斯粒子就是希格斯場震動產生的。
如果可以找到希格斯粒子β的話就可以假定希格斯場真的普遍存在於整個宇宙中。
發現希格斯粒子和希格斯粒子β玻色子,就可以從側面證明希格斯場的存在,然後就可以證明希格斯機制和標準模型也是正確的。
若是發現希格斯粒子和希格斯粒子β玻色子僅僅是論證一下希格斯場的存在,以及證明標準模型是正確的,韓元也不至於這麼感興趣了。
他感興趣的點,在於希格斯場可以透過震盪,製造出來希格斯粒子。
在物理學家希格斯的理論中,如果沒有希格斯場存在,那麼現在的宇宙中就不會有各種可見物質。
因為當電子沒有質量時,原子就會更大。
這會導致原子相互碰撞而無法單獨存在,各種可見物質特就無法誕生,宇宙可能就是一團混沌的虛無。
所以希格斯場的存在,就是宇宙製造出各種物質的機器。
當然,希格斯場在特別特別極端的環境下也會發生變化,比如溫度特別高,或者達到絕對零度的時候,希格斯場也無法保持穩定。
但是想要達到這樣的溫度幾乎是不可能的。
要想透過高溫讓希格斯場無法保持穩定,唯有宇宙在大爆炸發生後的瞬間才能達到這樣的高溫。
而在極端的低溫環境下,也就是所謂的“絕對零度”時,希格斯場也會變得不穩定,會降低到最低能量狀態,形成量子力學中的絕對真空。
但是從本質上,從理論上來說宇宙永遠不可能進入絕對零度,同時進入絕對零度時宇宙仍然會有一定的本底能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