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了紙張上的資訊,韓元盯著各種材料名字陷入了沉思。
剩下的五種材料的研發對他來說不算什麼難題,大不了就是返回現實一次的事情。
不過他想最大化的爭取到獎勵。
想了想,韓元決定接下來自主完成三種材料的研發,剩下兩種利用現實世界已用的來填充。
這樣一樣,他真實自主研發的材料數和利用現實世界已有的材料數是相同的,各自都是五種。
而按照這個比例來處理,這個任務的評價應該不會太低。
最關鍵的是,這樣分配,時間恰好合適。
目前距離材料研發這個任務的終結時間還有三十三天。
十天的時間做一種全新的材料研發,如果設定的材料目標屬性不復雜不變態的話,對於他來說完全是可以做到的。
腦海中各種基礎材料的基礎屬性,以及它們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只要是有學過的,韓元都記得一清二楚。
在此基礎上,再加上得到了一定程度開發的腦域,十天的時間,完成一種不復雜的新型材料的設計與實驗室製造,對於他來說,並不是誇大言辭,而是的確能做到的事情。
當初二級任務時,韓元記得自己設計研發azo透明薄膜總共花費的時間還不到四天。
雖然azo透明薄膜並不是什麼高階材料,放到系統的評分中也只不過是初級知識資訊中的東西,但可以確定的是,他研發一種材料遠不需要現實各國那麼長的時間。
倒不是說各國科研人員的能力不行,而是他現在的能力太變態了。
不僅僅是腦海中蘊藏的各種知識資訊,更是因為韓元知道每一種材料屬性,需要研發的材料屬性,以及怎麼進行搭配,透過什麼樣的條件來製造......
這些原本需要數個,甚至數十個人共同配合的事情,他一個人就能全部搞定。
雖說思想與思想的碰撞會出現靈感火花。
但人與人之間互相進行配合研發一種材料,哪怕是共事十幾年的同事之間,也會有一些資訊傳遞理解誤差、資訊傳遞延時等問題。
這就相對拖慢了研發效率。
而一個人獨立做研發時不同,一個人的時候,思考問題的效率其實是相當高的。
特別是韓元這種。
腦海中龐大的知識儲備讓他無需去詢問別人,被人體開發藥劑強化和開發過的大腦能讓他敏銳的察覺到需要搭配那種材料更加合適。
甚至就連動手和計算能力,他都遠超一般的科研實驗室或研究所。
畢竟一般的科研實驗室或者材料研究所,對一種新材料的研究,動用的也不過是一個小組。
也就是一名導師搭配兩三名學生。
工作的,其實大部分時間都是導師,至於學生,即便是帶的博士生,很多時候也都是乾的打雜的工作。
韓元可以說,面對這種組合,他一個人完全可以碾壓。
.......
決定了需要自主研發的材料數目,韓元開始思考這三種自主研發的材料都是什麼。
需求決定了供應,韓元不可能去研發一種後面用不到的材料。
那樣只是單純的為了完成任務而做研發,研發出來的材料用不上就廢了。
所以這三種自行研發的材料是需要能在後面的任務用到的。
而除此之外,最好還能給現實社會帶來一定的幫助。谷謥
韓元想了想,很快決定了第一種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