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華國安置在三百千米高空的‘天宮’空間站一樣,需要隔一段時間便進行一次修正。
但即便是最低的近地軌道,距離電推進發動機的極限也相差了八十公里的距離。
各國專家對於韓元如何利用飛行器將衛星送上去很感興趣。
因為這肯定設計到了一種全新的發動機推進技術。
只是看強大與否。
.......
事實上,正如直播間內的部分觀眾及各國專家猜測的一樣。
這一架航天飛行器,雖然和之前的勒落三角飛行器很像,但卻是改進了不少東西的。
首先外觀,之前的勒落三角飛行器的外形已經不合適了。
雖然力大磚飛這一定理無論是在哪裡都適用,但地球大氣層內的飛行和脫離地球引力進入太空完全是兩種概念。
後者需要對抗地球引力,需要將速度提升到7.9km/s以上,也就是接近24馬赫的速度。
用於勒落三角飛行器上的電推進發動機的確是有極限的,雖然可以做到這一地步,但它需要消耗掉極為龐大數量的空氣工質。
距離地表八十公里左右的中間層頂部就是它的極限。
所以由勒落三角飛行器演化而來的新型太空梭上有三臺發動被更換了,更換成另外一種‘電磁型推進系統’。
屬於‘初級航空技術知識資訊’中的科技。
和中級電力應用知識資訊中使用‘靜電式推力器’為原理的電推進發動機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電磁型推進系統’利用電場和磁場互動作用來電離和加速推進劑,產生推力。
它產生推力的推進劑離子加速不是透過單獨的電場來完成的,因此,噴出的離子束不受空間電荷的限制,同樣能產生相當大的推力。
比起靜電式電推進發動機來說,電磁型推進系統不僅僅推力要弱不少,而且在能源消耗方面更多。
但這是人類目前正在研發的一條電推進道路。
因為電磁型推進系統只需要提供足夠的電源功率就能產生足夠的推力。
如果能研發出來小型化的可控核聚變發電裝置,那麼藉助可控核聚變提供的龐大電能,這種電磁型推進系統將一躍而起,成為強大的電推進系統。
可惜的是,人類目前應用的電源系統,在衛星上大部分為太陽能電池板,其功率較小。
只不過這是對於當前的人類科技而言的,對於韓元來說。
這種電磁型推進系統目前很合適。
首先是鑭化鎵矽太陽能薄膜發電板和鋰硫電池能提供充足的電能。
雖然在推力上比原先的靜電式電推進發動機要弱不少,甚至三臺發動機才能比的上一臺。
但它消耗的工質相對而言要少很多。
中級應用知識資訊中的電推進發動機之所以能做到消耗極少的能源提供龐大的推力,是因為它在工質方面做了大量的彌補。
否則又怎麼能在低能源消耗的情況下提供極為龐大的推力?
雖是黑科技,但總歸還是要遵守能量守恆的。
.........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