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隻電流測表上的讀數是一百微安,而第二隻電流測試表上的讀數是十九點七毫安。”
“這兩組數字,意味著輸入的電流在經過碳化矽電晶體後,從集電區形成集電極電流。”
“一百微安到十九點七毫安,也就說,電流效應被放大了接近兩百倍。”
“這個數字,足以證實我製造的碳化矽電晶體成功了!”
聞言,直播間中的觀眾也紛紛傳送彈幕表示恭喜和誇讚。
【厲害了,我的哥!】
【放大兩百倍!牛逼!】
【這個是真的牛逼啊,一個人從零開始,手搓電晶體,以後是不是還會搓晶片啊?】
【肯定會的,上午主播還說了要製造單晶矽,如果不搓晶片,制單晶矽幹啥?】
【麻蛋,這主播有系統吧?】
【要不是外星人,要不就是有系統,一個人手搓晶片,這絕對不是地球人能做的出來的事情。】
【我也好像要一個系統啊!!!】
【我重生就夠了,我都記住幾十組彩票和世界盃了(狗頭)】
【好傢伙,樓上這是有準備啊。】
【輸入一百微安的電流,可以輸出近二十毫安的電流?這種技術為啥不用來發電?】
【?????這就又開始不遵守能量守恆了?】
【我高中老師說過,誰要說永動機可以製造出來,可以直接刮他大耳巴子。】
【樓上這很刑啊。】
........
看著討論的正歡的彈幕,韓元笑道:“從輸入一百微安到輸出十九毫安,這並不代表能量不守恆。”
“電晶體放大電流的原理在於通電後發射區向基區發射電子,電子進入基區後,先在靠近發射結的附近密集,漸漸形成電子濃度差。”
“在濃度差的作用下,促使電子流在基區中向集電結擴散,被集電結電場拉入集電區形成集電極電流。”
“從而使電晶體具有電流放大作用。”
“就類似積少成多一樣。”
“現在兩張電流測試表已經成功的驗證了我製造出來的電晶體具有放大作用,那麼接下來就是對其穩定性進行測試了。”
說著,韓元將碳化矽電晶體拆了下來,然後開始一次又一次的調整輸入電流,併入電晶體進行測試。
每一次的測試,他都會用紙和筆將輸入電流和集電電流的強度記錄下來。
“第一次:輸入100微安,集電19.7毫安,電流擴大197倍......”
“第二次:輸入125微安,集電24.4毫安,電流擴大195倍......
“第三次:輸入75微安,集電14.7毫安,電流擴大197倍......”
“第四次:輸入300微安,集電59.6毫安,電流擴大199倍......”
“........”
十幾次測試下來,最終的結果以表格的方式呈現在一張紙上。
碳化矽電晶體放大電訊號的穩定性出乎了韓元的意料,也震驚到了直播間中蹲守收看的科研人員。
三位數的電流擴大效應並不算什麼,但電流擴大的穩定性效應卻及其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