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們很喜歡這位參謀長,甚至感覺他有點“老奸巨猾”的味道,經驗豐富,為人沉穩。而且他還有個優勢:雖然在工廠那會他不是技術人員,但卻是94團官兵中第一個接觸到火箭炮的人——M13火箭炮就是沃羅涅日的“共產國際”工廠製造的。
捷列謝諾克在地圖上打了個圈,就畫在內門奇內上,“會是場硬仗,現在這附近的克了。”
“只要火力夠猛,一個突擊就能把德國佬趕進內里斯河餵魚。就是彈藥少點,就五個基數,不知道上頭用什麼辦法給我們做補充。”
“這倒不用我們擔心,上頭會考慮到的。再說就內門奇內這一塊。我們能來個三次團級齊射就不錯了,要不沒有必要打這場攻堅戰。”
兩名指揮員現在都能夠基本確定,等待他們的是場進攻戰役,目標就是內門奇內!而捷列謝諾克心裡並不為彈藥有限而擔心:戈洛多夫還沒見過營級以上規模火箭炮齊射摧毀的陣地地情形,在內門奇內那塊基本屬於平原的地形裡,就是己方36門火箭炮沒有被對方的反擊炮火摧毀,全團一個齊射就能把那個小城炸碎一半!
如果是炮擊城外陣地,一次齊射就能為一個機械化步兵團開啟一個大缺口。五個彈藥基數足夠。
“只要截斷了內里斯河上的運輸線,部隊就能喘口氣。”
無冰的水面能通船,冰層結實的河面就是直接的運輸通道,但如果是冰層破裂、微微流動的冰面呢?連只耗子都過不了!
“我到前邊看看部隊地情況。”節奏性的撞擊聲中火車緩緩加速,戈洛多夫帶上傳令兵走出車廂。向前再次檢視部隊和裝備情況。點就是平板車,這趟軍列兩個火車頭,單單裝載13火箭炮的平板車就有24節,每節平板車載一輛火箭炮,另有1節平板車上載有彈藥運輸車和後勤車輛。還有不少物資。8節悶罐車在最前邊,裡面都是部隊。後邊那列軍列也是差不多的長度。不過只裝載了12門13,其它大部分都是輔助裝備和人員。
這列火車上的這些13都是最新地型號,底盤是美國通用的GMC6X6卡車,部隊整編時裝備的,補充戰損。而後邊那趟列車上的火箭炮底盤用的是蘇聯自產地卡車,原本的老裝備。按照戰士們地實際使用情況看,美國造卡車的越野效能稍好些。駕駛起來也相對輕鬆。
36門火箭炮,這就是整個團的家底。加上千噸計的更多其它裝備,搬個家都是浩大工程。團裡的火箭炮型號有小分別。不過單從火箭炮的效能來說,兩種亞型號地13完全一樣。底盤以上沒有任何區別,對於發揮戰術火力沒有影響。
“參謀長同志好。”跨過幾節沒有人的平板車,正在一個帆布棚裡避風地戰士們向戈洛多夫打招呼。
看到戰士們正在抓緊時間吃飯,戈洛多夫示意繼續,自情況。內門奇內以北方向集結,而林俊在距離作出發動該次戰役的構想還不到一個小時地情況下,心裡就有點不爽,因為他正在挨炮擊!
自從離開明斯克,都快忘了挨炸的滋味了:德軍向林俊所在地高地為中心的蘇聯陣地再次發動進攻!
“德國佬是不是洋蔥吃多了,傍晚進攻?!”腦袋上不斷有泥土掉下來,林俊撣了撣肩膀上的土,大聲對邊上人說。
“元帥,我看是他們沒其它辦法,什麼招數都使過了,換個時間碰碰運氣!”費科奇諾夫在邊上回答。
“別管我,你去指揮部隊。”透過觀察縫能看到大塊泥土和積雪被炮彈炸飛,一團又一團的黑褐色煙霧升起。再遠些有些看不怎麼清楚,只能發現隱隱約約有坦克像小鐵盒子在移動。
少將同志不斷對身邊的一堆傳令兵下達命令,而幾個參謀抓著電話機在大聲喊:有電話線不通,在這樣的炮火準備下很正常。
“150毫米重榴彈!”林俊感覺腦袋上泥土和圓木構成的三層加固頂蓋在劇烈搖晃,顯然有一發大口徑炮彈在不遠的地方爆炸。正好看到瓦圖京一臉毫不在乎的樣子,“尼古拉費多羅維奇,感覺如何?”笑得出來,“呵呵”一下,“和元帥在明斯克相比,這點小意思!”
現在就是想離開一線也不可能,就只能老老實實等著:看似進攻猛烈,可這邊陣地上還有兩個機械化步兵營就在後邊,德國人這次進攻估計也是白費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