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百五十二章 元帥攻勢2
天寒地凍之中,列車上的近衛軍戰士們原本打算接著出身熱汗的,但現在不得不再窩在有些冰冷的貨運車廂和平板車的帆布架子下邊,忍受三小時的考驗。
不過接到命令就執行,這是軍人的天職,再說原本的命令裡就是到帕涅韋日斯集結再做安排,屬於戰役預備隊,對於前往哪裡對戰士們而言沒什麼分別。
去年晚些時候94團參加了陶拉蓋地區的反衝擊,下屬獨立火箭炮兵第37營的第一次出擊,一個營級齊射就把駐守該地域的一個德國步兵營炸殘了!而在後續作戰中,該團出色的完成了上級賦予的各項任務,因而榮獲“近衛”稱號。
在稀稀落落的小雪和車頭不時冒出的白色蒸汽中,臨近暮色中的貨運站臺上一片忙碌。後邊那列軍列將在12分鐘後抵達,雖然有空閒的鐵道,因為站臺長度原因,捷列謝諾克所在的列車需要在8分鐘內駛離讓出鐵道,不然後邊那趟列車沒法補充食物和鍋爐用水。
原來的計劃中是安排第一列車上的火箭炮兵們卸下裝備後吃晚飯,後邊那趟是先吃飯再卸貨,但這會是計劃跟不上變化。還好車站軍事管委會早有準備:一名身穿准尉制服的人正大聲指揮著手下幾十號“炊事員”,推著裝有冒著熱氣的大桶的平板小推車往各車趕。
“小夥子們,還有7分鐘就開車!快把飯盒遞過來!”一輛小推車兩個人,炊事員不是上了年紀的男人就是婦女,還沒到車廂口就在大聲嚷嚷:軍列上除了自己備有的應急軍糧。一路上吃飯一般都由停靠站解決。
照例列車剛進站時就能看到長長的一排“伙食推車”排在站臺上等候,戰士們下車排隊打飯,一切是井然有序。
但這次上頭命令來得急,加上透過帕涅韋日斯火車站地列車並不多,因為這裡這段時間就像半個“終點站”,車站做的接待準備有限,做不到“準備充分、隨到隨吃。”。為此接待組是加班加點多準備了這幾十大桶土豆燉牛肉濃湯,那些“大列巴”根本就來不及切開。就讓戰士們在車上自己動手了,反正他們身上少不了刀具。
一時間開啟的車廂拉門門口一片繁忙,不鏽鋼飯盒的碰撞聲不時響起,“叮叮噹噹”響成一片,很是熱鬧;“再來點。婦女同志。”一類的話也不是傳來。
悶罐車廂“名不副實”,大多有兩個小“百葉窗”,加上裡邊零時加裝的小火爐能量有限,在裡面基本屬於挨凍。加上這時間,聞到香氣的戰士們恨不得立刻美美喝上一大罐熱濃湯。
沒有得到命令。車廂裡士是不容許下車地這是鐵的紀律,這樣只能有站臺上的人給戰士打飯。“炊事員”們本都是抽調來的。不過這手腳速度超快:每個飯盒兩大勺,對於想多加些的要求一概不理:不用炊事員們多廢話,那些大胃王很快就給其他人塞到後邊去了。
軍隊嘛。只要發出了“開飯”地命令。這吃飯速度歷來非常講究:一個字。快!當然在和平時期班長還沒下命令之前不算。
只有7分鐘。講地是效率!
幾個大列巴就像磚頭一樣給扔上車。上邊地戰士熟練地接住。就像泥水匠一樣熟練。在後邊地那幾節有人地平板車。場面也一樣。分晚餐地工作幹得極快。站臺上趕來幫忙地人還帶來了大熱水桶。把戰士們遞下來地水壺用漏斗快速灌滿。
不過就是這樣時間還是顯得有些不夠用。車頭方向已經傳來尖銳地哨子聲和汽笛聲:炊事員們把最後幾個水壺蓋上蓋子像大號手雷一樣扔上車時。列車已經開動。
幾個還在車廂門口地戰士向站臺上掠過地人揮手致意。不知是誰喊了一句:“味道不錯。炊事員同志們!”
幾名來幫忙地婦女同志也揮手向戰士們告別。不過更多地人埋頭清點一下剩餘地食物。那名准尉跑前跑後統計。出剛才一樣地“上菜大戰”。
捷列謝諾克正在最後一節的指揮車裡和自己地參謀長戈洛多夫少校商量,剛剛接到的那份命令裡顯然蘊含了濃濃地戰鬥的氣息。
“從地圖上看,什文喬尼斯距離內門奇內只有四十公里,不過從這條鐵路線在內里斯河上的鐵路橋早就被炸斷了,左翼是丘陵地帶,河對面是淪陷區。從戰報上看前段時間內務人民委員會一師在內門奇內北部“小地”同德軍拼得非常殘酷,我看我們會被調往那裡。”
參謀長戈洛多夫年紀比團長還大兩歲,屬於二次服役,原本是汽車運輸團的副營長。37年退役後安排在沃羅涅日的“共產國際”工廠擔任廠排程室主任,二次徵召後就直接被安放在火箭炮部隊,今年才擔任94團參謀長,因為前任參謀長犧牲了,而有經驗的指揮員又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