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七十章 集團軍
重新組建集團軍?”
“是的,斯大林同志,組建適合現代戰爭條件下作戰的諸兵種合成集團軍,結合各兵種的力量組成一支專用於戰役級別任務的新式軍團,而且現在我們已經具備了這樣的條件。”
在國內戰爭和與外國干涉軍作戰時期,蘇維埃就組建過16步兵集團軍和兩個騎兵集團軍(都在20年代撤銷番號。),而具林俊所知的情況,在偉大衛國戰爭時期,蘇聯共組建了68個諸兵種合成集|:一般稱為野戰集團軍),番號一直從第三排到了七十,而且所有部隊都參加過嚴酷的實戰。
二戰中蘇聯不僅組建了68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還組建集團軍(番號第一至第十一,這裡面有諸兵種合成集團軍改編的集團軍,也有全新組建的近衛集團軍。)、18個空軍集團軍(番號第一至十八)、6個坦克集團軍(番號第一至第六,全部在戰爭中因功獲得“近衛”稱號。)、5個突擊集|:..(列寧格勒、巴庫、莫斯科、濱海、阿穆爾河沿岸和後貝爾加防空集團軍。)
二戰時期投入戰場的各式集團軍番號就有114,估計是世界歷史上最多的,而事實證明,就是這一百一十四支集團軍給了蘇維埃無與倫比的強大戰鬥力。
“組建集團軍是部隊戰鬥力的倍增器,斯大林同志,這樣我們就能在目前有限的技術裝備條件下最大地發揮部隊地戰鬥力。我們要面對的戰爭已經不是靠單一軍種就能取得勝利的形式。我們一貫提倡地是諸兵種合成式的進攻作戰。最近的幾次軍事行動都告訴我們在實際作戰中需要多兵種密切配合,而這次邊境的視察我與德邊科同志都有相同的觀點:必須是能夠勝任大型戰役的戰役集團才可能突破芬軍地防線,組建新式集團軍勢在必行。”
林俊的話無疑是對的。如果未來強大的方面軍是個能夠橫掃戰場的大掃把,那一支配合熟練的集團軍就是一把尖刀,關鍵時刻十萬人數的集團軍也能獨擋一面。
斯大林要擴軍,林俊要是不在某種程度上配合一下也說不過去,一點不給老爺子面子的事他還吃不消做,而且紅軍也是需要適量地擴軍。
“斯大林同志。將在1940中旬前新組建的機械化軍數量先定為個,每個機械化軍新式坦克數量限定在三至四百輛,直接編入新組建的集團軍內,而其它新式坦克換裝到現有坦克軍與坦克師內。將一線不滿員的部隊編為滿員師,三個7000人地縮滿員師,形成拳頭一般地有力重拳。”
蘇德戰爭爆發時蘇聯就有新組建的9個機械化軍,林俊現在這個計劃如果斯大林能夠接受,相比實際的工業能力還是不算太離譜。
“飛機制造方面立刻將現有伊15和伊16生產線全面轉產新式戰鬥機。轟炸機與攻擊機生產線開始壓縮現有機型生產,節約貯備原料預留給即將投入生產的新式機型。”
斯大林一直關心新式飛機的研製情況,但林俊這個主管人更清楚,也得斯大林的信任。
“安德烈。新式轟炸機與攻擊機研製進度跟的上換裝要求嗎?”
“跟得上,設計師與工人同志都是好樣的。”林俊又從自己的公文包裡拿出個厚厚的講義夾交給斯大林:“這是目前所有已經投入實際生產的新式戰鬥機生產狀況與研製階段飛機研究進度的報告。”
“斯大林同志。我們現在已經擁有全世界最大的軍用機機群,這還是前幾年我們在相對簡陋的條件下生產的數量。按照目前的生產擴張情況,不做大得調整,不包括其它機型,新式戰鬥機40年中擁有六千至八千架,結合原有型號我們還是世界第一航空大國,而且戰鬥力不是現在能夠相比的。如果適量擴大生產,新式戰鬥機換裝數量甚至可以達到一萬架。”
林俊這是給斯大林畫個的“大畫餅”,一個蘇聯能夠承受的畫餅。
一萬架新式戰鬥機是什麼概念?——歷史上德軍進攻蘇聯時放在東線的飛機還只有3000多架,現在質量優
種一天就被報銷一線百分之七十空軍力量的事情也不
“斯大林同志,這就是我們航空與坦克工業目前能承受的極限,如果再擴大生產勢必會引起國家經濟體系的巨大變動,在目前的情況下還不適合。”
不說航空工業,光坦克生產需要的鋼材一項,如果坦克工業無限量的需求,那其他工業部門勢將受到重大沖擊,斯大林應該能夠明白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