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
前幾年,努爾哈赤廢除了自己的太子,也就是那位還沒繼位就跟皇妃勾搭在一起的大貝勒。
原本身為太子的大貝勒被努爾哈赤自己的解決了,而阿敏雖然身為二貝勒也因為血脈距離較遠,並非努爾哈赤的親子,也被否定掉了。
三貝勒莽古爾泰當初為了討好努爾哈赤,手刃了自己的生母,導致在朝中毫無根基。
直接讓年紀最小的四貝勒,皇太極,成為了所有努爾哈赤嫡系,都支援的存在。
幾乎可以說是撿來的繼承權。
因為八和碩貝勒制度,讓皇太極在朝中的聲望極大,幾乎後金的主力貴族都在支援對方。
努爾哈赤自己本人,也同樣很看好這名墊底的貝勒。
所以努爾哈赤一旦出事,皇太極絕對能夠平穩的度過權力的繼承,成為後金過新一任的可汗皇帝。
但是,再怎樣被人支援,想要繼承皇位,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哪怕悼溫,都是在左天問和天啟雙重的支援下,才慢慢的爬了上去。
上有皇帝天啟的大力支援,主動放權。
下面,又有左天問的武力保證,和葉向高一起幫忙,穩定朝堂。
才有了現在,看起來看似穩定的大明政治。
這還是在左天問清掃了勳貴世家,和東陵黨朋,這兩個不安定因素之後的成果。
哪怕這樣,朝中對於悼溫,依然並不是那樣的服從。
皇太極雖然身為皇子,並不是一位女帝,但是他的待遇,也同樣遠遠不如悼溫。
努爾哈赤是一個極為自信的人,他雖然看好皇太極,但一直也沒有放權的打算。
在努爾哈赤死亡,皇太極還沒有繼位的這段時間,對於大明來說,絕對是一個極佳的機會。
如果這個時候,大明攻擊後金,不僅僅是能夠趁著權力真空的機會。
就算皇太極能夠飛速繼位,但是剛剛掌控後金的他,對於後勁的這些貴族,又能夠有著多少的掌控力度呢。
這些可是努爾哈赤的嫡系,他們能夠對於努爾哈赤的命令一絲不苟的完成。
並不代表,他們能夠聽從皇太極的。
後金國的人,也是人,也有著人性惡劣的一面。
甚至因為整個國家建立的時間較短,他們還沒有大明這樣的信仰和信念,不會出現為了家國,犧牲掉自己個人利益的存在。
此刻的後金國,只不過是一個利益糾纏在一起的政治體而已。
說好聽點是個國家,其實只不過是各個部落因為利益聚在一起的聯盟罷了。
所以,就算皇太極能夠飛速繼位,也沒有辦法對大明的進攻,做出很好的應對。
這一切,都是熊廷弼下定決心,要在短時間內,對整個後金進攻的原因。
不過,也不僅僅只有這些,就像前面說的,熊廷弼自己設想的計劃,並不是那樣的完善,大明沒有那麼多的時間,讓熊廷弼去打消耗戰。
朝廷裡的人,更加不允許熊廷弼這樣的決定。
計劃趕不上變化,在袁崇煥創造出機會之後,哪怕只有六七成的把握,也足以讓熊廷弼這個苟王,下定決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