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抗,怎麼反抗?
現在入侵晏國的,不過是楚軍的一支偏師,區區數萬人而已。就這區區數萬兵馬,已經連奪雄城,兵威直迫國都。
而這樣的兵馬,在楚國有數百萬之眾。
哪怕是打敗了這支軍隊,也擺脫不了晏國滅國的命運。
他們鼓動著士兵做好與敵人浴血奮戰的準備,但是私底下卻不得不另謀生路。
“賣國賊,簡直是毫無骨氣。”對這樣的現象,公孫雄很是感慨。
他心中也很猶豫。
如果是以前,人家願意投降了,他自然會欣然接納,這樣就可以減少部下的傷亡,加快勝利的步伐。
可是,現在他想報答葉玄送他一千支火槍的恩情,想多送一些魂魄給葉玄,就不是很適合接受敵人的投降了。
都投降了,還有什麼藉口打仗?不打仗,又哪裡來的那麼多魂魄給葉玄取用?
不過不接受對方的投降,增加戰爭的難度,卻也不是為將之道。
他很為難。
好在他並沒有馬上進攻晏國國都的打算,也就在那裡虛與委蛇,只推說那些大事自己做不了主,得稟告朝廷方可,將那些準備投降的人穩住。
晏國國王也派來密使與公孫雄接觸,提出的條件是劃出包括濉州在內的晏國北部六州之地給楚國,並奉楚國為宗主國,只希望戰爭由此而止。
這個要求,公孫雄毫不猶豫的拒絕了。
女帝給他的命令是拿下晏國,可不是拿下晏國的幾分之一。
楚國的目的是將晏國變成楚國的一個大州,而不是一個附庸國家。
他最多也只能接受投降,並不能接受和談。
遭到拒絕的晏王心裡很慌,退路已經沒有的他,倒是生出了死戰的勇氣。
“朕與楚虜不共戴天!”在接見三軍將校的時候,晏王慷慨陳詞:
“楚虜入境以來,燒殺擄掠,無惡不作,晏北境內,赤地千里。朗朗乾坤,竟同地獄!如此窮兇極惡之敵不滅,置晏國父老於何地?為今之計,唯有二字可言,曰——殺敵!”
“殺敵!”
“殺敵!”
眾將校舉臂高呼。
“士氣尚可,還有一戰之力,不算窮途末路。”晏王心裡這麼評價。
他正在給這些將士打氣,突然有心腹太監從外面過來,附耳低聲說道:“陛下,有自稱是荊國的使者過來,說是想和陛下談談結盟對付楚國的事情。”
“有這等事?”晏王大喜,“快帶我去見他!”
這段時間晏王過得很艱難,特別是在割地求和的要求被拒之後。
他看不到戰勝的希望,但是又不能不戰。
現在有別的國家願意和自己結盟抗敵,自然喜出望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