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銘對著文琪點點頭,問起了工作。
文琪抱怨這附近的地勢崎嶇,不方便測繪。
楊銘微笑著說:“要不試試我們的蜉蝣無人機?”
“什麼遊?”文琪有點好奇。
“一款新的無人機,也就蒼蠅那麼大。”
“這應該是秘密啊,你告訴我沒事吧?”
“沒事,老大已經說過了,民用版本的可以對外公佈,話說在前頭,蜉蝣的本職工作不是測繪,只能拍照作為參考,你們還得找一些山頭做基點進行驗證,知道嘛?”楊銘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
文琪和陳瀟之間的關係,也只有集團內部幾個老資格的高層知道。
楊銘是新人,還不知道文琪和陳瀟是大學同學,兩人關係還比較親密。
文琪求之不得:“沒事,大家心裡有數,衛星,無人機加上人工測繪的驗證,絕對不會出錯!”
第二天,就有無人機操作員跟著文琪的勘察隊出發了。
一出手就把大家驚愕得不行,蜉蝣一號確實很小很小,但是功能極其強大。
飛過去的地形都有資料,配合上衛星地圖以及人工的測繪驗證,誤差基本上就是厘米級別的。
這樣的效率之下,文琪團隊很快就確定了哪些地方對手機訊號接受最好,通訊的效率最高,基站建設數量最少。
於此同時,文琪還敏銳的發現蜉蝣一號的攝像頭清晰到可怕,解析度極其清晰,那些山頭地面上的沙子都拍得一顆一顆能分辨出來。
“給我拍張照片!”快收工的時候,文琪終於忍不住讓操作員給自己拍照。
女孩子愛發朋友圈那是理所應當的。
在建設如此壯麗的環境下工作,拍一張不涉密的照片作為紀念,也是在情理之中。
可是當高苗利用澤夢可穿戴裝置為文琪拍照片之後。
文琪總覺得這個照片有一些不對勁。
要麼是自己太小了,環境太大了,看著跟螞蟻似的。
要麼就是人的高度有限,角度不好找,把自己拍了下來,但是背後壯麗的環境沒有拍的好。
楊銘看著兩個女孩子為了照片如此折騰便說道:“試試蜉蝣。”
很快,蜉蝣無人機上天,透過多個角度拍攝了無數張高畫質的照片。
隨後蜉蝣無人機直接利用神經元計算組,按照主任的要求(合成遊客照),將無數張高畫質的照片透過合理的計算之後,合成為一張遊客照。
一張清晰無死角的照片就這樣形成了,照片中的自己,清晰到汗毛都能看清,最神奇的是,照片明明是從一側拍的,不知道為何其他方向的細節那麼清晰。
當然這只是照片的清晰度,而從照片的視角來說則是無比的雄偉,即拍清楚的人,又以最佳的角度展示了背後的環境。
帶著疑問,文琪在晚飯的時候拉住了楊銘。
“這個簡單啊,蜉蝣其實不是拍了一張照片,而是對你進行了全方位的牌照,然後再合成一張照片。這個過程經過神經元計算組計算的,就跟人類觀察一個人一樣,我們看了人家全貌,就會在腦海裡面有印象,於是就會對其他方面的細節有掌握。”
“哦,原來是這樣!”文琪回去休息的時候怎麼也睡不著,她敏銳的抓住了一些東西,但一下子又很模糊。
她看著自己的照片想了又想,這照片是真的完美,不是說人漂亮到完美,而是細節拉滿,就跟人類用眼睛拍照一樣。
人類眼睛有四五億的解析度,手機真實能達到一億就不錯了。
世界上最強大的單反相機和牛逼的攝像師都拍不出跟肉眼看到的一樣,只能透過光線的調整,光圈的曝光來接近,或者做一些藝術的處理。
這就導致很多時候有些景色明明很好看,但是拍下來就很失真,強行用藝術手段拍攝反而有種刻意的感覺。
而且相機拍照最重要的不僅僅是畫素,還有感測器。
感測器越大,照片越好,越真實。
所謂底大一級壓死人就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