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賊圍開封已有大半個月,如今朝廷兵馬調動,闖賊不一定全都知道,但畢竟動靜不小。一旦闖賊圍困不利,打不下開封拔腿就跑,那太子的一番戰略部署,便就全部作廢了。
必須要快。
快到闖賊還沒決定撤退的時候,將其擊破,畢其功於一役。
然而太子卻不知曉,在他傳出這封書帛的時候,趙昱所部大軍,已經到了亳州。
...
亳州破了。
毫無疑問。
亳州乃是鳳陽府的北大門,但這裡駐守的兵馬不過一兩千。而且還都是那種入不得法眼的地方軍隊。
張獻忠年前入川,卻按捺不住,今年又出川攻伐湖廣,卻被左良玉擊破。若非張獻忠派人賄賂左良玉,怕是又只有投降一路可走。
於是張獻忠率殘部前往河南開封府投奔李自成。
李闖見張獻忠勢力大損,想要吞併他,於是鬧翻。若非有人求情,怕是被李闖殺了。張獻忠於是東下亳州。
一路上挾裹百姓,本來勢力大損不過幾千兵馬,到了亳州,便又有數萬了。
流賊打仗,都是一個套路。
先令挾裹的百姓做炮灰,拿人命去填,去消耗守軍的槍彈、箭矢等守城物資。消磨守軍計程車氣。
待到守軍疲敝,再一擁而上,擊破城池。
當然,這是硬碰硬的戰法。
流賊之為流賊,譬如裡應外合的手段,也是層出不窮。
只需派遣老賊狀作百姓,三三兩兩入城池。戰時突然發難,開啟城門,一戰而破。
亳州這裡,獻賊是硬碰硬,圍困了十天,然後直接攻城,只三天就攻下了。
至於裡應外合,沒辦法用。
亳州就在開封府與鳳陽府的交界處,闖賊圍開封,聲勢浩大,亳州也是風聲鶴唳,只許出不許進。
獻賊只能硬碰。
亳州守軍雖然不多,只兩千人,而且也是烏合之眾。但因流賊肆虐以來的惡行,這麼多年了,也逐漸被愚民百姓看透。
除了那種根本活不下去的,實際上到現在這個程度,已經沒有真正願意加入流賊的百姓。何況張獻忠與李闖不同,李闖好歹還提出些口號,什麼不納糧之類的。而張獻忠以濫殺為名。
往往屠城,高興了殺,不高興了也殺。
加之能住在城裡的百姓,基本上還能過活,所以抵抗非常堅決。
即便張獻忠挾裹了數萬人馬,仍然花了近半個月,才把亳州攻下。
獻賊攻下亳州之後,其惡略之處,便勿須多言。此等賊寇,尤其張獻忠之屬,哪裡有一個好東西?!
滿城百姓,死難者不計其數。活下來的,都被脅迫從賊。
守軍的官兵,除了最後投降的幾百人,其他都戰死了。縣令直接被梟首,把腦袋掛在城頭。城裡的富戶、商人,能逃走的也只少數。
張獻忠攻下亳州之後,窺望鳳陽。當初他掘了太祖陵墓,這回他打算還玩一次。
不過卻也不急。他麾下老賊就只剩下幾千人,其他都是剛剛挾裹而來的百姓,沒有什麼戰力,他打算在亳州修整十天半個月,稍作訓練一番,再南下鳳陽,一鼓作氣擊破守軍。
張獻忠,或者說大多數的流賊,訓練兵馬,都非常簡單,捉對廝殺而已。
真刀真槍的幹。
活下來的,就是真正的流賊。
張獻忠還屢屢讓麾下老賊與挾裹的百姓對戰。以十人對二十人、三十人或五十人。獻賊從不吝惜性命,老賊也好,新賊也罷,死了的就是沒用的。
活下來的,激起了獸性,就有了戰力。
只要再與朝廷的大軍作戰幾回,就變成老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