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君之出矣,不復理殘機。
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
張九齡的行卷中,除了幾篇文章之外,還有一首五言詩。
楊守文看了一眼之後,便大致明白了這首詩的來歷。這是一首賦得詩,也是這個時代,文人學詩最常用的一種方法。所謂賦得體,意思是隻要摘取了古人成句為題的詩,題首都必須冠以‘賦得’二字。而首句‘自君之出矣’源自樂府雜曲歌詞名,故而張九齡在賦詩冠名的時候,就使用了《賦得自君之出矣》的題目。
這首詩用比興手法描繪出‘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頗有幾分《古詩十九首》中《行行重行行》的意境。整體而言,清新可愛,有著非常濃郁的生活氣息。
不過,比之張九齡那首‘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賦得自君之出矣》就顯得有些青澀。
如果換做旁人,說不得會稱讚張九齡這首詩的清新雅緻。
但因為知曉了張九齡的巔峰之作,所以在楊守文看來,這首詩的格局遠遠不夠。
想到這裡,楊守文突然笑了。
對張九齡這種人,如果不拿出真才實學,很難讓他心服口服。
論真才實學?
楊守文自然比不得張九齡,可他卻熟讀唐詩三百首,在沉吟片刻之後,就有了決斷。
同樣是表達一種相思之情,該如何應對?
楊守文取來筆墨,提筆在張九齡的行卷上,留下一首詩詞。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寫完之後,楊守文的臉上露出一絲古怪的笑容。
不曉得用張九齡的巔峰之作來唱和他的賦得體,張九齡看到之後,會是什麼心情呢?
我實在是太壞了!
楊守文想到這裡,忍不住嘿嘿笑出聲來。
自從那總仙宮裡醉酒賦詩百篇後,他的臉皮早就已經練出來了。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雖然,他已經不常盜詩,可必要的時候來一首,他絕不會有任何心理負擔。反正蝨子多了不怕癢,已經盜了許多,再盜兩首又如何?
寫完之後,他吹乾墨跡,把張九齡的行卷收好。
一陣睏意湧來,楊守文實在是有些頂不住了,於是便起身上床,和衣而臥……
++++++++++++++++++++++++++++
這一覺,楊守文睡得很香甜。
畫舫行在河面很平穩,絲毫感受不到半點顛簸。
一直睡到了傍晚,他才醒來,整個人的精神也隨之振奮不少。
從船艙裡出來,發現外面的雨早已經停了。斜陽夕照,照在河面上,泛起了血紅的鱗光。他走到船頭甲板上,迎面和風徐徐,吹在身上有一種格外舒暢的感受。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他忍不住低吟淺唱起白居易那首《憶江南》,心裡突然間有一種戀戀不捨的感受。
此次南下,時間很短。
加之他有公務在身,並沒有真正領略江南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