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深沉。
原本應該是一個美麗的仲夏之夜,此刻卻顯得有些悽然。
明月照大江,清風徐徐。
可空氣中瀰漫著濃濃的血腥氣,以及普慈縣城中,此起彼伏的哭聲,令這個夜晚,變得有些詭異。
安居水對面,火勢已經得到了控制。
可沖天的火光,以及從河對岸傳來的隱隱哭號聲,直教人心裡一陣陣的酸楚。
楊守文嘆了一口氣,目光中透著一絲絲悲憫。
說實話,這場大戰實在有些莫名其妙,不管是對飛烏蠻人,還是對普慈人……當然,還有此前在射洪遇難的百姓,銅山和飛烏遇難的百姓,以及那些戰死的將士。
所有的一切,不過是一個化外蠻夷的痴心妄想罷了。
可是為了他的痴心妄想,卻累得近萬人跟著遇難,這個代價,實在是令人心痛。
楊守文的心裡,不免生出一絲絲恨意。
若非孟凱,又哪來的這許多變故?可除了孟凱之外,那個挑唆孟凱的和蠻部使者,同樣可恨。
和蠻部!
楊守文閉上了眼睛。
他沉思片刻,扭頭把桓道臣喚來。
“大貓,你說我現在的身份,能否直接與安南都護府取得聯絡?”
桓道臣愣了一下,道:“若是以李君身份,安南都護府怕是連理睬都不會理財。但如果李君以本尊身份,挾東宮威勢派人前去的話,想必那曲覽也不敢置之不理。”
“那你代我寫一封信,以我的名義,假借東宮之名。
告訴曲都護,此前我在長洲尋寶時,發現有安南人參與其中,試圖發掘寶藏,並且透過商賈,秘密購買了大批輜重兵械;此次我出巡劍南道,又發現和蠻部與飛烏蠻勾結,並且從飛烏蠻手中購買了無數兵械。
而今,飛烏蠻已經造反,並且意圖南下安南。
和蠻部也蠢蠢欲動,似乎要與朝廷為敵……太子和我都認為,此絕非單一事件,其中必有聯絡。
自古以來,安南便為我漢家所治。
朝廷憐惜那些蠻夷生活不易,於是多有資助,不但在律法上行便利之事,更努力教化他們。可這些蠻夷,卻冥頑不化,此有漢以來,屢屢生事,居我漢家地,食我漢家粟,卻包含禍心,罪無可恕。君莫忘,調露元年,大都護劉延佑前車之鑑……
所以,太子認為,必須要對那些蠻夷加以整治,絕不可再心慈手軟。
以上是太子的意思,希望曲都護能夠接納,並且不要怪罪太子插手政務。對蠻夷,需恩威並施。但有一些冥頑不化者,必須要予以重刑,其中尤以甘姓蠻夷為罪。”
劉延佑,前任安南大都護。
調露元年,也就是唐高宗時期,改交州刺史為安南都護,治理安南。
可是沒過多久,劉延佑就被當地名叫李嗣仙的土著所殺,並引發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