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盛唐崛起 > 第六百五十七章 其實大有可為(一)

第六百五十七章 其實大有可為(一) (第1/3頁)

趙蕤何人?

說實話,楊守文最初並不是特別清楚。

他之所以對趙蕤感興趣,更多是因為李客與明琰兩人的舉薦,使他對趙蕤有些好奇。

雖然楊守文想過要招攬趙蕤,不過在此之前,他還是想要先審視一下再做決定。畢竟這年月裡,掛羊頭賣狗肉的人實在是太多。趙蕤此前曾多次拒絕徵辟,博得不少的口碑。可楊守文卻擔心,他又是走的終南捷徑,實則並沒有太多的才學。

直到楊守文找回幼娘,擊退了飛烏蠻,回到射洪之後,這種態度才發生變化。

而產生變化的原因也很簡單,是一次和陳子昂聊天時,偶然間聽到的一個訊息……

“太賓先生而今正準備著手撰寫一部奇書。”

“哦?”

“他與我說過一次,我聽罷後,也頗感興趣。”

“是什麼書?”

“太賓欲以漢魏以來史料為素材,集諸子百家學說於一體,撰寫一部設計軍政各方面的奇書。他對我說,此書必將創亙古之先河,故而他準備為此書取名做《長短經》。”

楊守文在聽了陳子昂的這番話之後,終於想起了趙蕤是何方神聖。

亦或者說,他因為長短經,而想起了趙蕤是誰!

+++++++++++++++++++++++++++

在華夏的歷史長河中,有無數關於謀略方面的著作。

其中,《長短經》或許算不得最為出名,卻又佔據著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一部實用性的韜略奇書,融合儒、道、兵、法、陰陽、農等諸家思想而撰寫的一部邏輯體系嚴密,涵蓋文韜武略的謀略奇書,被歷代帝王將相所研讀,明清以來,更被無數人尊為小資治通鑑,堪稱是華夏傳統文化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著作。

但由於長短經所著時期是唐代,其文字也多有唐代獨有的韻法,所以佶屈聱牙,不甚容易看懂。

後世關於《長短經》的譯文著作也有許多,但其翻譯解釋,卻多有時代特徵和個人解讀,以至於流傳並不是特別廣泛。相比之下,明代的《智囊》與《智囊補》的傳播廣度,遠遠大於《長短經》,也使得在後世,許多人甚至不知道這部書的存在。

楊守文也曾讀過長短經,但說實話,不甚理解。

也正是因此,他對《長短經》不是很熟悉,連帶著對書的作者,印象也不太深刻。

若非陳子昂說出《長短經》這部書,楊守文可能到最後也不會想起趙蕤何人。

長短經的優劣,楊守文說不太清楚。

但是能夠成為宋以及明清時期,有作為的帝王所推崇的著作,更被稱之為小資治通鑑,其珍貴之處可見一斑。而作為撰寫這本著作的人,又怎可能是虛有其名的人?

所以,楊守文決定,招攬趙蕤。

可他也知道,有才學的人,大都桀驁,不太容易招攬。

而他,說實話也無法給予對方太多承諾……唐不同於兩漢,他想要成為‘主公’,除非是造反作亂。否則的話,他就不可能給予跟隨他的人太多希望,其招攬的難度,自然增大。

比如李客,楊守文其實很看重。

但是當他招攬李客的時候,哪怕李客只是西域的一個密探,也不太願意跟隨……

至於李客說的勞什子‘人各有志’的話語,楊守文後來反應過來,那都是藉口。說白了,他無法給予李客所期望的希望,李客自然不會追隨。而相比之下,那些武將的招攬倒是容易很多。他們需要楊守文這麼一個媒介,得到大人物的關注。

因為,他們可以憑藉戰功,得到他們所期望的結果。

“這有何難,讓阿耶一道旨意,把他徵辟過來就是。”

這是李裹兒的主意。

“他要是不同意,我就用劍逼著他點頭。”

這是幼孃的辦法。

可楊守文知道,不管是幼娘還是李裹兒的主意,都無法招攬到趙蕤。

這種人頗有名聲,你不可能對他用強。除非,你能說服他,讓他心甘情願的輔佐。

但,可能嗎?

天色,已漸晚。

最新小說: 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 大明:四哥造反,我打天下! 朱元璋的人生模擬器 種出一個太平盛世 漢中祖 大明發明家 永樂之盛 三國:從桃園結義開始 逍遙大太監 錦繡之後 皇城諜影 三國:御龍歸字謠 驚世俏掌櫃 大唐:我假太監權傾天下不過分吧 皇帝:開局三座縣城 三國:我劉備,屬性全加力量 穿書成了首輔的反派嬌妻 寒門梟臣 卷戰袍以蓋山河 大明:家父永樂,永鎮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