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數百名官軍在穩住陣腳後,也都開始了反擊。
聽聞楊守文的喊話,官軍齊聲吶喊,三五一陣,緊隨在楊守文的身後撲向蠻兵。
一時間,蠻兵陣腳大亂。
在兩支官軍的前後夾擊下,蠻兵雖然佔居人數的優勢,卻漸漸潰不成軍。
也不知道是誰帶的頭,大喊一聲,扭頭就跑。
一個人跑,便帶動了許多人一起跟隨。當李清的渡船抵達渡口的時候,蠻兵已四散奔逃,徹底失去了戰鬥力。
與此同時,河面上的蠻兵見情況不妙,也不敢再繼續糾纏。
他們架著竹筏,順河水飛速撤離,只留下了數以十計的破碎筏子和屍體,在河水中浮沉,隨波而去……
+++++++++++++++++++++++++++++++++++
李清從渡船跳上碼頭,腳下生風。
戰鬥已經結束,除了少部分的蠻兵扔在抵抗之外,其他蠻兵死的死,降的降,逃的逃。
楊守文則站在碼頭上,身後跟著蠻兵打扮的幼娘,以及明秀和桓道臣兩人。
渡口上,燈火通明。
李清快走幾步,遠遠的便雙手抱拳,欠身一揖。
“若非李君,清險些誤了大事。”
他這樣說並非客套,而是發自肺腑。
李清麾下兩千兵馬,本來是準備馳援射洪,奪取銅山,平定飛烏蠻叛軍。
不成想……
如果他這次交代在這裡,平定蠻兵便只能是一句空話。
要知道,劍州的兵馬如今都在他手中,而梓州境內,同樣是兵力空虛,無太多可用之人。
到那時候,飛烏蠻再無任何對手,其影響力勢必增加,引發整個劍南道東部的蠻部作亂。那一來的話,局勢也就會變得更加複雜,甚至可能會影響到蜀州的戰局。
所以,李清對楊守文,是發自肺腑的感激。
楊守文連忙上前幾步,攔住了李清。
“李判官說的客套話,我等都是為朝廷效力,何需道謝。”
“是啊,我們都是為朝廷效力。”
李清的臉上,浮現出一抹笑容,連連點頭。
他的目光,旋即越過了楊守文,落在楊守文身後的明秀和桓道臣二人身上。
“李君,你怎麼看破了蠻人詭計?”
楊守文笑道:“說來也巧,蠻兵圍城之時,我恰好不在縣城,而是在青石嶺找人。回縣城的路上,我和蠻兵探子遭遇,才知道了射洪縣城被圍困的訊息……我立刻命人前去打探情報,卻發現圍城的蠻兵,竟多是一群老弱,並無精壯兵馬駐紮。
我當時就覺得奇怪,就算飛烏蠻看不起射洪,也不至於派些蠻兵前來?
於是,我就猜測會不會是蠻子的詭計……後來,我家大玉與蠻子馴養的鷹隼遭遇,我就知道,蠻子這是想要圍點打援,聲東擊西。他們的目標並非射洪,而是來馳援射洪的援兵。這種情況之下,我立刻設法通知了城中的孫長史,請他率部出擊。
不過,我倒是沒想到這些蠻子會如此狡詐,竟深諳渡半而擊之的精髓,水陸並襲,著實高明!”
李清聞聽,不禁露出赧然之色。
其實這次遇伏,完全可以避免。
是他過於輕敵,同時又急於想救援射洪,才中了飛烏蠻的埋伏。
但也好,至少他現在已經清楚,飛烏蠻並非他想的那麼簡單,其背後肯定有高人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