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狄仁傑的身體這兩年一直都不是太好。
自從兩年前臨危受命,督戰河北道戰事以後,狄仁傑的身體就時好時壞。而到了今年,狄仁傑的情況也越發不妙。六月時因為建造大佛的事情和武則天發生了一場爭執以後,他就一病不起,纏綿病榻之上。並且,他的身體狀況,越來越糟糕。
七月,西北戰起。
狄仁傑強撐著病體,協助太子李顯出謀劃策。
至八月時,唐休璟在洪源谷一把大火燒死了數萬吐蕃兵馬,並斬殺吐蕃大將麴莽布支後,狄仁傑就再也支撐不住,徹底病倒,並且不再過問任何關於朝堂上的事情。
為此,武則天派出御醫診治,但收效甚微。
所以當她聽聞狄仁傑快要不行的時候,心中雖然震驚,但表面上卻顯得是很平靜。
“擺駕,立刻去狄府。”
張大年連忙勸說道:“陛下,馬上就要子時了,是不是太晚了?”
說實話,這時間的確晚了!
可武則天卻執意前往狄府,因為她有一種直覺,若今天不去探望,怕就沒了機會。
所以,任憑上官婉兒和張大年的勸說,武則天仍舊出了上陽宮,直奔狄府。
雖已是深夜,武則天也下旨輕車簡行。
可畢竟是天子出行,她的一舉一動,都被朝中人所關注。所以當武則天的車仗離開上陽宮後,洛陽城中的皇親國戚,豪門貴胄便得到了訊息,頓時引起不小的震動。
發生了什麼事情?
朝中的大臣們都變得緊張起來!
“殿下不必驚慌!”
大福先寺內,太平公主聽聞武則天離開上陽宮的訊息時,不免有些慌張。
倒是她身前的一個道士道:“貧道今夜觀星象,見文曲星光晦澀,恐怕是有朝中大臣將故。陛下這麼晚出宮,怕也是為了此事,殿下只需打聽一下,便可知曉。”
這道士名叫邢虛應,是神都大弘道觀的威儀師,師從大弘道觀觀主桓道彥門下。
他年方三十,生的面紅齒白,非常俊俏。
可如果你以為邢虛應是憑著長相得到太平公主寵幸,只是太平公主的一個面首的話,那就大錯特錯。邢虛應精通易術,頗有當年袁天罡李淳風之能。雖然說不上是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但是卻神通廣大,更兼有一手出神入化的劍術,故而為太平公主所重。
“狄公?”
太平公主聞聽,心裡一個激靈。
難道說,狄公要走了嗎?
她當然知道,狄仁傑已病入膏肓的事情。
說實話,太平公主,亦或者說大半的李唐皇室子弟,對狄仁傑都存有一種莫名的情感。
他們感激狄仁傑,同時又怨恨狄仁傑。
感激的是,在武則天祭起屠刀,對李唐皇室子弟大開殺戒的時候,狄仁傑想方設法的維護李唐皇室子弟,才使得李唐皇室不至於斷絕了血脈;同時,也是狄仁傑在武則天身邊不斷勸說,最終使得武則天下定決心,把江山重新還給李唐皇室。
可他們又怨恨狄仁傑,因為一直以來,狄仁傑對武則天始終是盡心盡力,哪怕遭遇來俊臣陷害險些丟了性命,可是隻要武則天需要他的時候,他絕無半點推辭。
說狄仁傑是李唐忠臣?他卻為武則天出謀劃策,排憂解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