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封師古是“觀山太保”的家主,對皇上也是忠心不二,但那時候封師古並不怎麼相信“爐火之道”,他認為“自古從無不死之人,世間也無不發之冢”,是人就有生老病死,是陵墓就早晚有被人挖開盜掘的一天。既然沒有不發之冢,那麼古墓裡的東西誰挖不是挖?所以他一面主持修造皇陵,一面在暗地裡派人到各地盜墓,主要是為了尋求古墓裡的經卷典籍,尤其喜歡收集奇門古術之類的“骨甲、竹簡”,對此物求之不厭,這也是從他祖上繼承下來的光榮傳統。
對於萬曆皇帝吞丹服『藥』的愛好,封師古不以為然,爐火之術歷來害人不淺,都說古時仙人留下度煉脫化之道,是為廣濟世間的人,但試看從古到今,誰人親眼得見?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不說旁的,單是各個朝代的真龍天子,在此事上送命的也不算少數了,怎奈人心最易痴『迷』,不明白天道造化之機。
為此他多次奏明萬曆皇帝,不死仙『藥』之事終究虛幻渺茫,絕難強求,並勸皇上遷動安徽的“祖陵”。結果惹得龍顏不悅,認為“觀山封家”沒什麼真本事,從此便將他看得輕了。
此外還有件事,是由於封師古命人在京城附近,盜掘了一個劉氏貴族的墓『穴』,墓主是個女子,這劉氏的來頭也不小,乃是數術奇人劉秉忠之後,墓中佈置有許多機括銷器,還有一些數術典籍,所以就被觀山太保盯上了,偷著將這處墓葬挖了一空。
但是天子腳下帝王之都,乃是五方雜聚的所在,觀山太保行事雖然周密,也難免有走漏風聲之時,劉家的後人同樣在朝中為官,聽聞此事後大為惱火,但是苦於沒有找到封師古盜墓的證據,只好暗中給“觀山太保”栽贓陷害。
封師古是個極精明的人,又兼通曉玄學,自然洞悉“保身之道”,便萌生退意,擇個日子,將同宗同族的弟兄們前來商議,他對眾人說,自古常道是“伴君如伴虎”,如今眼看大明朝的氣數就要盡了,世『亂』時危,田園將蕪胡不歸?我等不如趁著還能全身而退,一同迴歸故里,經營祖宗留下的鹽礦產業,從此閉門清靜度日,豈不強似整日陪王伴駕擔驚受怕。
由於封師古懷有異術,封家諸人歷來對他仰若神明,無有不依,當即商量定了退路,封師古便告病還鄉,舉家離開京城回到祖籍“青溪鎮”。
回了老家,封師古在家中閉門不出,專門研究各種奇詭無方的異術,這些本事大都得自與“棺材峽”中的懸棺,雖然其中有許多內容殘缺不全,單是剩下的部分也足夠他琢磨三五世了,越研究越覺得那些古老的方術深不可測,奧妙似乎無窮無盡。
封氏是家大業大,又得過御口親封,雖然行事詭秘,在世上名聲不揚,但在當地則是一呼百應,收羅了無數門人弟子,專作些畫符吞水送平安的勾當,儼然是巴山蜀水間的一大“巫門”。
封師古有幾個兄弟野心不小,眼見自家勢力越來越大,官府也拿他們無可奈何,就勸封師古聚眾造反,可以效仿當年黃巾軍的做法,自稱“大德天師”,登高一呼,必定從者如雲,即便不能做大,咱們割據了一方,裂土分疆也是好的。
封師古不為所動,“觀山封家”之所以有今天的氣象,多是仗著擅使幻化之術,說好聽了是“幻化之術”,其實就是“妖術”,全是“歪門邪道”的東西,你們仔細琢磨琢磨,史書上的興衰成敗頗多,卻有幾個是憑著“撒豆成兵、剪紙為馬”的障眼法得了天下?自古凡是以妖法蠱『惑』民眾圖謀造反的,從來沒有一個能有好收場,絕難成事,只因叛逆之舉,向來遭天道所忌,命中沒有龍興的福份,切莫痴心妄想,否則早晚要惹下滅門之禍。
世人無非是爭名逐利,誰能做到清靜無為?封師古雖然沒有圖謀造反的野心,但他廣收門徒,也自有他的動機,因為封師古執『迷』盜墓發冢之事,他為了求取古墓中的各種“奇門方術、骨甲天書”,便令手下人等四出盜掘古冢。
“觀山太保”盜墓與平常不同,這夥人多要提前扮做“戲裝”,象什麼“鍾魁、無常、判官、閻羅、牛頭、馬面”,全是陰司裡的裝束,其手段有“煙術、縮骨法、紙人搬運、驅使屍蟲”等等,顯得格外詭異神秘。
實際上所謂的“煙術”,就是一種類似“湘西趕屍”的催屍術,“觀山太保”透過向墓『穴』裡噴吐水煙,便可以給墓中的屍體催眠,煙霧形如人形,罩在陪葬的屍體身上,可以有控屍開啟墓主棺槨,取出明器後,屍體就會自行撲倒在地,墓室棺槨裡有什麼銷器機棺,也都被死屍給觸發盡了,最後“觀山太保”才進去將墓中事物搜刮一空。
如果墓室裡沒有陪葬的古屍,也可摺疊紙人,以“煙術”『操』控蟲蟻將紙人運入墓道,這是屬於“搬運挪移”之術,以現在的觀點來看,這類妖術其實就是利用『藥』煙,吸引一些冷血生物,例如蛇蟻蟲甲等物,使其纏繞附著在屍體或紙人身上盜墓;另外“煙術”不能持久,否則施術者必然失魂而死。諸如此類,皆是久已失傳的巫法,巫山“棺材峽”懸棺中的骨甲上,便記載著許多這種奇門秘術,並有星象巫卜之法,被封氏概總歸結為“棺山指『迷』術”。
在“觀山太保”盜毀了許多古墓之後,封師古覺得收穫並不算大,其間雖也得到了一些丹法異術,卻不及祖上傳下來的零頭。最後他記起祖訓中提到,在“棺材峽”中還有一座規模龐大的古墓,利用了天然洞窟營建,內部城闕重重,莊嚴宏偉,傳說是“烏羊王”的陵寢。
“棺材峽”裡藏有懸棺不下十萬具,是一大片古老的墓葬群,“烏羊王古墓”就位於深山絕壑的盡頭。據當地傳說,“烏羊王”崇信巫風,極度殘暴苛酷,但疏導河道鑿井取鹽,也算是有一定的功績,可謂譭譽參半,最後被人所殺,沒有了腦袋,只好戴了顆金頭下葬。
封氏祖先在“棺材峽”的骨甲中,發現了“烏羊王古墓”的確切位置,但是也同時得知古墓的槨殿裡充滿了詛咒,一旦打破地宮中永恆的寂靜,世人就會付出“血流成河、屍積如山”的代價。
盜發懸棺的封氏祖先,知道“棺材峽”中確實埋藏著無窮的秘密,自古就是神秘難測的巫地,此地屢有異象出現,他們當然不敢觸犯這條個古老的“禁忌”,所以留下訓示,告誡封家後世各代子孫,“無論如何,絕不要進入那座古墓,否則必有滅門滅族之禍,誰要是初犯了祖訓,誰就是欺師滅祖的大不孝罪過”。在古代中國的傳統觀念裡:“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當先”,沒人擔得起這種罪名,“觀山封家”的後人代代謹尊,再進“棺材山盜墓”這念頭平時連想也不敢去想。
可封師古自持手段高超,又覺得“烏羊王地宮”中必定藏著許多奇詭奧妙之物,他素有窺墓之癖,這念頭一動,再也壓制不住,將弟子徒孫和自家兄弟子侄召至堂前,聲稱夜觀天象,見到“兇星犯主”,天下將有大浩劫,要保家門平安,便需進“棺材峽”盜墓,“烏羊王古墓”中的周天卦圖深藏玄機,可以指點『迷』津,讓咱們找個太平清靜的去處避世隱居。
其實“棺材峽”裡並沒有卦圖,封師古只是以此為藉口說服了眾人進山盜墓,一眾“觀山太保”穿山破嶺,施展出種種手段,非止一日,方才挖開槨殿。
槨殿中石槨甚巨,群賊猜測裡面寶貨必多,可不料揭開命蓋,一陣陰風從槨內吹出,所有的燈籠火把全都當場滅了,封師古身上帶有夜明珠,急忙取出來一照,發現圍在巨槨前的幾個人,都已橫屍就地,槨出探出金光燦然的一個猙獰頭顱。
這封師古見過大風大浪,廣有異術神通,並非等閒之輩,抖開縛屍索,抬手一劍就將烏羊王的殭屍戳了個對穿,誰知“金首烏羊王”的身體竟與活人一樣,中劍處鮮血飛濺。
封師古所識極廣,曉得早年間有“古屍化仙”之說,卻不敢相信是真有此等異事,當時身在險境,未及從容思量,就把“烏羊王”大卸了八塊,又見槨殿中有許多古器,便把古屍藏到一尊“獸面雙耳青銅釜”中,牢牢地封了,並從石槨內取走了全部貴重明器。
然後封師古才招呼墓道中的同夥進來,給橫死在地的幾名“觀山太保”收屍,這次盜墓,“觀山群賊”不僅將明器古物盜了一空,連墓室中的壁畫也不放過。
秘密運抵青溪鎮的“封家大宅”,封師古就此閉門不出,不分日夜的參詳墓中之物,由於在“槨殿”中的奇遇,使其相信了真有“屍仙”存在,他此時再也顧不上觸犯什麼大忌,窮盡心機,苦苦尋找出棺材峽中古老的“不死之謎”,這個秘密也許就藏在烏羊王古屍的“黃金頭顱”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