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丫的,怎麼能說的這麼自信?憑什麼啊?
三菱的歷史可比你們新中國建國的時間都要悠久!
沒人說話,也沒人提問,並不是這件事不可置疑,只是他們知道,既然張逸夫敢這麼說,至少得有一套成邏輯的說辭。
張逸夫嗽了嗽嗓子接著說道:“我有必要問三菱電機幾個問題,因為在此之前,我們並沒有充分了解三菱電機、三菱重工與三菱集團之間的關係,也許世界銀行的幾位也沒有充分了解,甚至你們三菱自己都沒有充分了解。”
聽過翻譯後,福岡立刻意識到了張逸夫抓住的點,不假思索地答道:“我們是團結互助的一體。”
“你別急,我來問。”張逸夫沒打算給他說廢話的機會,繼而問道,“此次日本的投標主體,投標人,是誰?”
福岡愣了片刻,而後有些不甘地答道:“三菱電機。”
“那麼三菱電機,有沒有生產過一套,成套的超臨界機組。”
“有的,你們曾經參觀過的鹿島電廠就有,其中有兩臺機組是我們生產的。”福岡嚥了口吐沫答道。
張逸夫哼笑一聲:“我不知道是翻譯的問題,還是福岡的表述問題,請說清楚,是‘你’生產的,還是‘你們’生產的,是三菱集團共同生產的,還是三菱電機獨立生產的。”
聽到這個問題,越來越多的人終於意識到了張逸夫抓住的點。
不少人也立刻翻起了手上的材料,確認日本的投標方,確實是三菱電機沒錯,並非三菱集團。
確實,在多數人眼裡三菱是一體的,也沒必要分那麼清楚,都是一家子。
但從法理上來講,這差異就大了。
三菱電機的業務技術與生產力單獨拿出來,是不可能與三菱集團相提並論的,也不能認為三菱電機的實力就是三菱集團的實力,三菱電機成為了一個孤立的個體。
因為都叫三菱,所以容易混淆,換個比方就明顯了,比如說有一個標,投標方是哈爾濱鍋爐廠,他雖然是屬於哈電集團的,但顯然不能認為這個鍋爐廠擁有哈電集團的一切能力,他肯定是做鍋爐的,沒法做發電機。
那麼一個疑問就隨之而來了,為什麼是三菱電機來投這個標,而不是三菱集團呢?
這個答案也很簡單,哈電集團不一定對每件事都有積極性,也許就是哈爾濱鍋爐廠才有興趣,你沒法跟集團說,你來投吧,我來做。
相對獨立的運營,確實會提高子公司的競爭力,但這同時也難免造成了資源上的分散,世界領先的超臨界發電工程的成套採購,正好印證了這一點。(未完待續……
最快更新,無彈窗閱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