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魯臺整個人,若是不看臉,整個人已經與普通蒙古貴人沒有任何的區別。
“免禮!來人給和寧王賜座!”朱瞻基回手就用和寧王這個爵位告訴阿魯臺,你別跟朕裝,你曾經就臣服過。
“謝陛下!”阿魯臺也不客氣,一屁股坐在小宦官搬來的馬紮上,用手扇著風說道:“就差了這麼幾十裡,這關內的天氣就比草原熱這麼多,真是神奇。”
朱瞻基哈哈大笑道:“這是因為關內比草原低很多,和寧王自興和來的時候應該發現了一路是不是都在下坡?”
“這倒是,過了野狐嶺就開始一路下坡,就是在上方堡似乎也在半山腰上。不過何以見得低了就會更熱一些?”
“和寧王注意過高山上的積雪沒有,是不是山頂上的積雪是最後才化掉的?”
“還真是如此,陛下不說阿魯臺從來都不會如此去想。陛下真是思維敏銳、博學多才,阿魯臺佩服!”阿魯臺小小的拍了皇帝一記馬屁。
“和寧王過獎了,其實很多事只要留心觀察就能找到規律,這天下的道理就在細微之處。”
“陛下說的是,陛下的智慧如同北海般寬廣,阿魯臺不及大皇帝陛下多矣!”
對於阿魯臺用帶著異樣聲調的漢語拍皇帝的馬屁,大帳內的文武都覺得阿魯臺有些無恥。朱瞻基卻對這個色目人提高了警惕。
這樣一個梟雄如此謙恭必然是想要從大明身上得到好處,他想要什麼,韃靼部又想要什麼?
“阿魯臺!韃靼如今的情形如何了?還有多少人口和牛羊?”朱瞻基不想跟阿魯臺繞圈子,還是直截了當比較好。
“我韃靼有人口百萬,控弦勇士二十萬,是草原上當之無愧的王者!”
“這話你認為誰會信,你若是有二十萬控弦之勇士,還會來我大明邊牆祈求我大明的庇護,你若沒有誠意,這歸附之事不談也罷!”
“陛下息怒,剛才是戲言爾!實不相瞞,韃靼已經到了生死邊緣,若是沒有外部援助,很快就會被瓦剌滅亡,到時候整個草原就只有瓦剌一家獨大了。
大明的背後將會站起一個控弦五十萬勇士的大蒙古國,大明的邊牆隨時都會在瓦剌的威脅之下。相信大明也不願在自己的北方崛起一個強敵。”
“這樣才像話,一個區區的遊牧部落還沒放在朕的眼裡,不過上天有好生之德,朕也不能眼睜睜的看著韃靼走向滅亡。
朕原則上同意韃靼的內附,具體的條件由朕的右僉都御史于謙與行人司行人李擎負責與你商談,朕就不參與了,談妥之後報於朕知就行。”
“是!臣領旨!”
于謙與李擎站出來領取旨意,阿魯臺一看談判之人其中一個自己認識,就是昨日自己見過的那個使者。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