韃靼內部可能出現的政變情況,非常值得警惕,別這邊跟阿魯臺費盡心思的談判,達成了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共識。
那邊阿魯臺被推翻了,雙方談出來的協議還沒有執行就作廢了,這如何能忍。
第二天日上三竿,阿魯臺帶著一個百人隊的蒙古騎兵來到了上方堡堡外。這樣規模的騎兵只是為了自衛,不可能用來進攻。
堡牆上值守的邊軍發現了阿魯臺一行人,快速向上彙報。一層層報告上去,朱瞻基收到阿魯臺到來的訊息,已經過去了半個時辰。
為了體現對阿魯臺的重視,朱瞻基安排忠勇王金忠前去迎接,這樣的安排一方面是為了規格上的對等。阿魯臺是明廷冊封的和寧王,與金忠的忠勇王正好平等,這樣的接待既不顯得特別熱情,也不會讓阿魯臺感覺受到羞辱。
同時金忠是蒙古人,雖然二人之間原來是政敵,就是阿魯臺將金忠逼到了大明這邊。但是現在二人是王大不說王二,都是一樣的準備投誠歸附,至少阿魯臺表面上要表現的真情實意一些。
用金忠去迎接,也是一種試探,就看阿魯臺如何接招了。
看到金忠的瞬間,阿魯臺就像吃了蒼蠅般無比噁心。不過梟雄就是梟雄,心裡無比噁心,嘴上卻非常親熱地說道:“多謝也先臺吉前來迎接,長生天保佑你,蒼狼白鹿的子孫。”
這話說的沒毛病,可是聽到金忠的耳朵裡可就膩歪了,一個背叛了族人的叛徒,哪裡還有資格稱蒼狼白鹿的子孫。
“某奉皇帝陛下之命迎接太師,我韃靼蒙古有太師這樣的人傑,如今更加蒸蒸日上了吧?太師一路勞頓,快隨某家去見陛下吧!”
“臺吉先請!”
“不!不!不!太師是客理應先行。”
二人推讓一番,互不相讓之下,只好二人並肩而行。
穿過上方堡,來到皇帝的中軍大帳。阿魯臺就看到了條案後坐定的大明皇帝,他與朱棣打了十幾年,見過朱棣幾次。
發現眼前的大明皇帝,容貌竟然酷似朱棣,難怪傳言……
阿魯臺甩掉心裡的奇怪想法,撫胸行了一個蒙古人拜見禮:“阿魯臺拜見大明大皇帝陛下!”阿魯臺行禮的態度與昨日接旨時的跪地請旨大相徑庭。
兩次不同的行禮方式,讓朱瞻基不禁對眼前這個跟他爺爺作對了半生的對手刮目相看。
第一次恭敬是因為要表達臣服之心,所以接旨是態度端正,完全按照臣子的行禮方式。
今日使用蒙古普通禮節行禮,則是表示我現在和你還不是君臣關係,我和你還是平等的。
阿魯臺打量朱瞻基的時候,朱瞻基也在觀察阿魯臺,這是朱瞻基第一次這麼近距離的觀察阿魯臺。只見這人高鼻深目,一雙淺藍色的瞳孔散發著奪人魂魄的精光,黑褐色的頭髮梳成椎髻。
所謂椎髻就是剃去頭頂兩邊的頭髮,只留中間一綹頭髮,就像馬的鬃毛。後邊剩餘的頭髮分到兩邊辮成髮辮,將辮稍折回髮根扎牢,蒙語名叫‘失必勒格爾’。
後金野豬皮的金錢鼠尾其實就是蒙古髮式的變種,不過人家是越改越好看,野豬皮是越改越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