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令真正的攻防戰拉開序幕。
日晴,風輕雲澹。
陳倉西城門外,旌旗獵獵,戰鼓雷鳴。
魚貫而出的各部漢軍,喊著整齊的號子推著雲梯、井闌與攻城車步步而前。
反觀被拋石車日夜摧殘的陳倉城頭之上,角樓箭塔已然被毀掉了大半,城牆垛口黃色的夯土暴露在陽光之下,坑坑窪窪的倍顯狼藉。
但那杆繡著“魏”字的大纛依舊隨風怒張、昭示著城池的歸屬。
漢軍陣內,站在高高巢車上觀戰的丞相,衣袂隨風飄逸,定定的看著下方望著城池而去計程車卒,目光裡藏在一縷憂慮與憐憫。
蓋因看似被拋石車壓制、無奈看著漢軍清障的魏軍其實並沒有發力。
比如藏在城內的霹靂車以及架在城頭上的床弩,魏軍便一直沒有動用,更莫說不用猜測亦能知道他們必然備下了無數膏油!
就是這種節省物資的做法,令丞相開始為攻城的慘烈而感慨。
不出意外,郭淮乃是待漢軍臨城牆時才會動用物資。
如以霹靂車與床弩遏制漢軍推來的高高井闌、以膏油焚燒漢軍想附依城頭的雲梯、以巨石砸毀欲破城門的攻城車,將漢軍想登上城頭的冀望扼殺。最大限度發揮城牆的屏障,亦是能讓城池堅守得更久。
而作為攻堅一方的漢軍,在高高的城牆面前沒有任何優勢。
唯有的辦法,乃是以人命去消耗這些物資、以屍山血海的慘烈搏得登上城頭的機會。
唉.......
攻城一啟,不知我大漢有多少好男兒,將飲恨於此城牆下、埋骨在汧渭之會、魂不得歸故里了。
丞相在心中悄然嘆了一句。
目光從已然推著雲梯、井闌與攻城車至城池三里外列陣完畢計程車卒上,挪到了後方的漢軍大纛以及兩杆旌旗上。
這兩杆旌旗亦很大,底赤繡黑字,分別是“興復漢室”與“還於舊都”。
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我輩百死不辭!
默默的看了片刻,丞相的目光慢慢的變得決絕。
手中的小令旗一揮而下。
“冬!”
“冬!冬!”
頓時,如雷鼓聲大作。
在前線指揮、充任此戰升城督的關興,拔出佩劍向著陳倉城而至,大聲下令,“攻城!”
“戰!”
“戰!
”
士氣如虹的漢卒們,整齊的大聲應和著。
踩著各自都伯的小鼙聲,帶著視死如歸的決絕,往城牆步步而前。
但率先發威的還是拋石車。
嘎嘰~~
伴著發機的聲音響起,被勐然鬆開的長長拋臂,將無數鵝卵大小的碎石拋向半空,劃了個半弧後,帶著尖銳的呼嘯聲城頭而去。
這一次,魏國守軍不再蜷縮在木城下,而是持著盾櫓各司其職。
立在大纛前的郭淮,更是對呼嘯而來的碎石視而不見,眯著眼睛,看著愈來愈近的高聳井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