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洛長安發生的事情,遠在益州的高明自然是一點也不知道,這些日子,他又遇到了新的問題。
那日和霍巖大戰一場,雖說擊潰了對方,可他自己這邊僰道人民志願軍第一營也死亡了六十七人,受傷的有兩百三十二人,其中重傷的有四十五名,雖然在凌普的醫治之下保住了性命,可也都已經是缺胳膊短腿,成了再也不能服役的殘疾人。
一戰下來,損失了超過五分之一的兵力,這讓觀戰的高明認識到了戰爭的殘酷,也讓他看到了流民兇悍的戰鬥力。戰鬥剛過去的那兩天時間內,他每天晚上都睡不好覺,腦子之中翻來覆去總是那些傷員或死者的畫面。
不僅如此,這一戰下來,雖然高明第一時間挨個慰問並且發放了大量獎金,可他聽公孫舒報告說,第一營之中已經有人開始抱怨起來,說不該為了廣漢郡來打這一仗,甚至有人已經後悔參了軍。
“不該打這一仗?”高明聽到之後暗自心驚。在出發之前,公孫盛就極為反對他這次出兵,並說杜疇之所以不反對,是因為自己的家鄉時刻面臨著流民的侵襲。
可高明總覺得自己是從大局出發,是佔據了道義上的制高點。而且自己刷了那麼多的標語,洗了那麼多次腦,發著別處根本不曾有的可觀月薪,給士兵們訂做著漂亮的軍服(當然,這是在他看來。在別人看來,高明設計的那套衣服雖然穿起來人看著是精神許多,可那模樣實在是奇裝異服)。便是這次出征,高明還特意加了戰時補貼,每個士兵每月光戰時補貼就有十枚銅銖。他現在還依然清晰地記得他當時宣佈這項福利時候下面震天的歡呼之聲。
怎麼這支出發前士氣無比高昂的部隊,在打了一場勝仗之後,這士氣反而低沉了呢?
“公孫舒,”高明死死地盯著公孫舒的眼睛問道:“你給我說你的心裡話,這一仗我到底該不該打?若是換成你,你是打還是不打?”
看到高明這般問他,公孫舒的臉色明顯不自然起來,眼光也躲閃著高明的目光,“主公,從大局出發,這一仗絕對應該要打。”
聽到公孫舒這話,高明心中如何不明白公孫舒的言外之意,頓時心中一片悲涼。自己滿以為自己如此義舉會極得人心,卻不想收穫的竟是如此後果。
“主公,大傢伙參軍,除了領餉之外,更重要的是,嗯,能博取封侯。”公孫舒最後的這一句話徹底讓高明幡然醒悟。
沒有官升,這些人為何要打仗?
一念至此,往日的種種迷惑頓時豁然開朗。
難怪那些人寧可當流民,也不願去州郡服兵役,沒好處的事情,自然沒人願意去幹。自己這僰道人民志願軍若是包圍自己的家鄉,倒還沒有問題,可一旦出來打仗,這問題立刻便湧現出來。
想通了這點,高明一陣煩躁。
這些自私自利之人,自己上杆子來援助他們做什麼?他們愛抵抗流民抵抗流民,愛跑去他地當流民便去當流民。
而且,自己又不是這個世界之人,說不定哪天就又穿越回自己本來的那個世界了,這些屁事又和自己有什麼關係。
可轉眼,他又想到了自己面臨的處境。
他忽然想到,自己之所以出兵,一開始不就是因為自己在僰道的生活可能面臨著流民的威脅。現在雖然還沒有,可真讓流民這般發展下去,到時大軍打到僰道,自己怕是也要當流民去了。
“原來自己也是一個自私自利之人,原來自己出兵根本就和高尚沾不上什麼關係。”高明想通了這點,不由自嘲地笑了笑,只是這笑容要多苦澀有多苦澀。
但無論如何,高明心中清楚,這仗不能這般打下去了。
如今的自己,除了能給這些人發點軍餉之外,其它的任何東西他都提供不了。
官職,榮譽,甚至戰後傷員的安置。
沒有這些東西,高明捫心自問,換成自己,除非是背後拿刀子逼著,否則也決計不會參軍。
有了這些明悟,第二天,高明便找來杜疇和公孫盛,商議的內容便是如何先讓自己有一官半職在身。在杜疇動身前往CD給羅商送功勞之後,高明已經做好了打算。若是羅商不給自己一官半職,自己便立馬掉頭返回僰道。
在這一刻,高明真是深刻理解了什麼叫做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在這一刻,他還真有點理解羅商的難處了。
以大晉這種制度,真遭逢如流民這種突然叛亂,州軍殘破之下,靠臨時徵召上來的,人數再多也是烏合之眾。
“天賜:
見字如面。
餘自入蜀以來,所見所歷之種種,可謂是大開眼界。古人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誠之謂也。
在上洛的時候,只是聽你說什麼九品中正制的弊端和改進,也聽你說沈秀的種種不堪,可真到了下面才發現,大晉之弊,又何止是九品中正制,又何止是寒門子不顧一切往上爬。
各地官員對於當地沒有認同感,各地民眾竟然也沒有什麼認同感,這也是我最不理解的地方。人人都言,故土難離。可以我所見,無數人竟然寧可遠離故土,也不願拿起武器保護自己的土地和財產。
……”
高明自從離開上洛之後,倒是經常和王天賜通訊,大多談一些沿途的風土人情。可他從來沒有如現在這般希望能得到這個他自認是這個世界他唯一認可的好朋友的見解和意見。在信中,他詳細地描述了他現在遇到的種種困境,也將後世軍隊的等級制度用他自己的語氣詳細地描繪出來。
在他看來,只靠他這種地位的,甚至羅商那種地位的,也根本沒法改革這種根本性的東西,唯一能夠改革的,只有從中央著手來改。
募兵制,職業兵制,勢在必行。
他終是還抱有一線希望,哪怕這希望是那般的渺茫。